08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 中铝购力拓榜上有名
2009年01月19日 15:6 23214次浏览 来源: 上海国资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亚商投行部江咏、朱剑锋、魏娜、杨凯
并购2008:
先扬后抑 危机初显
金融危机也影响着并购事件,现金流的压力和贷款难度加大让许多企业放弃并购,以度过经济发展的“寒冬”
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步入“全流通”时代,2008年限售股开始进入解禁的阶段,A股面临“大小非”的全面解禁。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A股也不能独善其身,股市从2007年的6000多点一路下跌到现在的2000点左右。上市公司市值的大面积蒸发、企业资金链的告急、对现金流的渴求,让企业举步维艰。在一批批企业倒下洗牌的过程中,却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并购时机。
年度并购再创新高
2008年国内并购市场延续了2006年和2007年的并购热,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超越了2006和2007年,但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2008年中国的并购市场可以说是先扬后抑。根据ChinaVenture公布的并购数据,前两季度,国内并购市场共发生并购案例390例,已披露的案例中涉及的并购金额为491.64亿美元。但进入2008年下半年后,并购数量和已披露的金额相比较前两季度开始下降。产业前景不明朗、产业资金链危机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收购进程。
并购法律环境更趋完善
在并购的法律环境建设方面,2008年又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完善和支持并购交易。2月,中国证监会举行新一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成立大会,聘任25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委员;4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针对近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日趋活跃的现状,明确强化“防范和惩治内幕交易”的立法意图,严禁利用职务便利从事股票内幕交易;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制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一号、第二号;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9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制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第七号;11月,银监会原则通过《并购贷款管理条例》,用以支持企业贷款并购国内企业和境外企业。一系列重组办法和细则的出台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迈入了规范与发展并举的新阶段。
金融危机影响初显
2008年下半年,美国遭遇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金融行业出现大量坏账,现金流迅速萎缩,公司股价暴跌甚至出现大量破产。平安投资富通后其股权价值目前已大部分计提损失。
金融危机也影响着并购事件,现金流的压力和贷款难度加大让许多企业放弃并购,以度过经济发展的“寒冬”。2008年的并购事件出现了先扬后抑的局面。
不过,可乐可乐对汇源果汁的要约收购表明了,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处于稳定现金流的行业仍可以通过收购来扩大自身的规模。同时,一些国资背景的行业整合仍在继续。
2008年并购案相对比较集中,受经济影响比较明显。根据Chinaventure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2008年的并购多发生在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能源等行业。
对制造业而言,国内经济增速减缓,整体需求放缓和能源成本提高等令制造业企业遭受重创,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整个行业都将处于整合期;而国内资本市场的动荡使得金融业也处于较活跃的并购状态;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房价的下跌和成交量的萎靡使得未成规模的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对于现金流充裕的房地产行业龙头出手收购小企业扩大土地储备正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由于能源等资源价格的上涨以及未来能源产品的稀缺性,能源行业的并购更多的是考虑战略价值。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