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工业会有什么影响
2008年03月24日 0:0 740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次贷危机加大汇率风险企业出口不确定因素增加
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进入2008年以后,花旗、美林等机构公布的次贷相关亏损再次超过预期,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大规模动荡。同时,次贷危机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美国年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第四季度已经降到0.6%,并且2008年初的失业率、零售商品指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开始恶化。在美国经济阴影笼罩下,全球经济运行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应该说,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直接负面影响有限,这既是因为中国对外金融开放的程度还不高,国内金融机构并未深陷到相关结构性金融产品的泥潭,也是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防止经济过热的时期,外部需求的下降,客观上降低了宏观调控的压力。
当然,由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并且中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关联,因此次贷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具体经济领域产生程度不同的冲击。其中,工业运行在此过程中将受到复杂影响。
对工业的主要影响是出口
据美国经济分析局2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达3215亿美元,超过了加拿大成为最大对美出口国。由于美国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国,而且2008年其经济已处于衰退边缘,因此其整体消费需求下降,自然会对我国出口增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出口增速下降。
从2002年到2006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均在24.9%以上,美方统计均在18%以上。但2007年8月以来,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速度急剧下降,12月单月对美出口增长速度,中方数据为6.8%,美方数据为6.2%。全年对美出口增长速度中,中方的数据为14.4%,美方的数据为11.7%,均创近几年的最低点。对此,除了国内因素外,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疲软起了很大作用。
当然,由于中国工业产品的出口仍然呈现低附加值、廉价特征,因此在美国家庭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同时,他们对廉价商品的需求将加大,这也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相比其他国家来说,短期内中国制造业仍具有整体成本优势。这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资源要素价格低廉、资金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以及对节能、资源和环境的漠视导致的极低的能源成本、资源成本和环保成本。虽然目前的改革已经开始抬高了这些成本因素,但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因此2008年中国工业出口的成本比较优势仍然明显。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2008年中国工业出口增长虽然会受美国经济拖累而下降,但也没有预想中的严重。出口增速是否会大幅下降,更多还是取决于国内出口调控政策与推动要素成本上升的改革进度。
企业将面对汇率波动加大风险
由于次贷危机推动了美元进一步贬值,也就加速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步伐,自然也会对国内工业企业产生多重影响。
随着近两年人民币每年约5%的升值幅度,中国的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实际上,中国出口产品中的大部分都是利润率不高的制造加工品,这使得很多出口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同时,美元的不断贬值,也推动了各类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无论是国际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还是国际市场上石油、金属等产品价格高位运行,都导致我国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居高不下。同时,它们也推动了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一起构成了出口企业的现实成本压力。
应该说,面对2008年可能出现的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加快,国内工业企业将受到不同影响。例如,对于贸易部门的产品销售类企业,如果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利润;如果产品价格以外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石油、石化、纺织和钢铁行业),要看采购成本下降能否弥补因产品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如果产品价格以外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内采购(如医药、家电、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其负面影响最大。
另外,随着美元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也必然会增大。对此,应对汇率波动风险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也将间接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
出口企业信贷可能逐渐收紧
受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政策的间接影响,国内从紧货币政策可能会更多依靠数量政策,出口企业信贷环境可能逐渐收紧。
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为应对信仰危机和经济衰退,美联储不断采取降息政策,逐渐使得中美利差出现了倒挂现象。这使短期投机资本流入我国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热钱”涌入就会增加房市、股市的泡沫风险。因此,我国运用利率政策的空间大为缩小,陷入内外目标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在此情况下,预计央行会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主来影响市场流动性,其中信贷控制政策将成为主要工具。
在去年底,我国确立了2008年按季度进行信贷控制的政策后,由于雪灾等种种因素的冲击,今年1月份信贷规模超过8000亿元。为保持从紧效果,据悉此后的信贷政策将按月份进行控制,这将进一步压缩各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而在信贷额度受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会首先压缩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贷款,因此包括“两高一资”在内的许多出口企业将首当其冲,面临更紧的信贷环境。
不同工业行业影响不同
受次贷危机等复杂的内外因素影响,2008年我国不同工业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差异也很大。
对机械行业来说,近年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而且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机械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进行重点扶持。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机械行业的子行业如工程机械已经具备出口能力,产品性能、质量大幅提升,部分产品已经接近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加上产品价格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预计我国机械行业附加值高的产品所占比重会逐步提升。虽然,我国机械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某些关键零部件还难以自主,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受到的冲击可能会小一些,未来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势头。
对矿产资源类行业来说,受次贷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可能较大。一方面,受宏观调控影响国内投资需求增速不断下降;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下滑及其房地产市场低迷,都使得境外对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下降。这些因素的存在,将共同导致资源开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出口受到较大冲击。
而涉及衣食住行的消费品制造业,也将受到次贷危机的较大冲击。其中,纺织业出口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很多生产加工型、以出口为主、没有品牌的纺织企业将被淘汰。其他一些低价消费品业,将面临外需减少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双重影响。
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应该说,美国次贷危机带给中国企业的并非全是负面影响。在美国经济不断下滑、市场流动性趋紧、企业竞争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将拥有更多便利条件。
首先,人民币加速升值将有助于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升值将促进企业直面挑战和压力,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最终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其次,工业企业一直就是“走出去”的先行者。最典型的案例是1992年,首钢集团斥资1.18亿美元收购秘鲁铁矿公司,成为直接并购外国公司的第一家企业。
构和企业面临流动性困难,而很多国内企业的资本实力已经非常强;另一方面,由于在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国家政府也可能降低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政治约束。
可以预见到,在未来工业企业的“走出去”过程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将出现齐头并进之势。在央企重组和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大型国企的内部机制活力不断增强,而政府在支持央企“走出去”方面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同时,民营企业的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许多行业龙头企业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会更积极地在海外寻找潜在市场。(21CN)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