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因素与政策思路
2008年04月09日 0:0 624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一、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当前,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的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序如下:
1.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力度。2007年是出口贸易紧缩政策出台最密集的一年,中央政府出台了许多调控措施以减少贸易顺差。一是大幅度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二是大面积使用出口关税杠杆,对142种资源性商品加征出口关税。特别是对80多种钢铁产品加征5%~10%的出口关税,对部分稀有有色金属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三是大幅度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在三次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后,2007年7月再度增加禁止目录。此次有1853个10位商品税号首次被列为禁止类,占到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四是从8月23日起对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的保证金台账管理由“空转”变“实转”,后因故没有实行。由于上述政策调整多在下半年出台,因此,2007年第四季度出现出口增长速度略为下降的情况。所谓2007年9月份后我国出口增速下降迹象,主要是受包括这些政策调整在内的国内因素而非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影响的传导不会这么快,贸易政策调整的力度和节奏,是影响当年出口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
2.国际市场的商品价格走势。2007年,国际市场主要商品,特别是原油和初级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原油价格2007年12月比上年同期上涨44.93%;铁矿石价格在2005、2006年分别上涨71.5%和19%的基础上,又上涨9.5%;谷物和植物油价格全面上涨,其中小麦上涨87.12%、豆油63.39%、棉花上涨19.47%。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是拉动我国初级产品出口增长的因素,部分抵消了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紧缩政策的力度。同时,其价格上涨,又增加了我制成品生产和出口的成本,使部分企业的出口贸易条件受到不利影响。
3.人民币汇率调整力度。自2005年7月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对美元升值已达13.31%,仅2007年当年升值幅度就达6.9%,这对部分中小企业压力比较大。在其他贸易政策共同作用下,这些企业出口贸易处非赢利状态,若人民币汇率继续较大幅度地升值,其影响程度就会进一步加深。
4.《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情况。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全面执行《劳动合同法》,这对保障劳动者权益是一件好事,但也可能产生其他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和外商投资出口型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赢利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廉价工资。因此,《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有可能使部分企业因工资成本上升而难以为继。
5.美国经济走势的影响。多数机构和学者认为,2008年美国经济下滑已成定局;世界银行2008年1月预测,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约为1.9%。但美国次贷的最后一批债务将于2008年第三季度结束,第四季度美国将走出次贷危机的阴影,有可能实现经济回升。因此,应避免高估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美国经济下滑,居民收入下降,将对其进口需求产生不利影响,但同时也会加大对进口廉价商品的依赖,只要我国商品继续保持价格竞争优势,可以克服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因此,美欧经济不景气,对我国出口增长和市场扩大未必是绝对的坏事。
综上所述,2008年美国经济下滑已成定局,在此背景下探讨其对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关键取决于其他几个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似为不可控、也很难预测的因素。但石油价格不会无限上涨,继续狂涨的可能性不大。其余的因素为可控的政策调整。
二、相关的政策思路
应防止2008年我国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出现较大滑坡。
1.基本稳定出口退税政策,对一些制成品的出口退税略加微调。2007年的调整出口退税主要是针对“两高一资”产品,这应成为既定方针。但也有不少制成品的出口退税率也连带下降。鉴于2008年我国制成品受成本上升影响,价格竞争力受到削弱,因此,对一部分生产成本上升明显的制成品出口,应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增强其出口竞争力。
2.出口关税率提高只限于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为了防止因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牵引我国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应继续使用出口关税杠杆,但关税率的提高力度也不应过大。其主要理由是国内价格体系尚未理顺,关税率只具补充作用,不应将其作为出口价格调节的主要手段来使用。对其他制成品的出口关税,则应适当下调或取消。
3.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应在2007年基础上细化地区差别,一些新增加的禁止性目录,应有条件地允许中西部地区使用,不搞“一刀切”。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应继续实行“空转”,以减轻加工贸易企业的成本负担。
4.人民币汇率应保持基本稳定、小幅升值的走势。2008年头30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已达到2%,若照此下去,有可能使其全年升值幅度超过10%,这超出了相当多企业的承受能力。为此建议:适当减缓升值力度,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保持按年5%~6%较为适宜。(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a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