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国际粮价飙升给非洲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008年06月04日 8:6 466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今年年初以来,随着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飙升,非洲国家的粮价也普遍大幅上涨。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有3亿人生活在日均消费1美元的贫困线以下,国际粮价的大幅攀升给该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据报道,在东非国家肯尼亚,玉米价格上涨了22%,小麦价格涨幅达67%,大米价格也上涨了约10%。在乌干达,玉米面的价格上涨了75%,大米价格涨幅超过30%。与此同时,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和喀麦隆等西非国家的大米价格均上涨了50%,塞拉利昂的大米价格甚至上涨300%。而在非洲主要粮食生产国南非,从今年1月开始,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等基本食品的平均价格陡然上涨了约25%,使南非的通货膨胀率达到5年来的最高水平。
  今年年初以来,国际粮价的持续上涨引发不少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非洲国家发生社会动荡。喀麦隆、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科特迪瓦、莫桑比克和南非等国家的一些大城市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和骚乱,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国际粮价上涨还使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形势恶化,并在一些地区引发新的难民潮。
  非洲国家粮价飙升是有着深刻根源的。首先,由于粮食需求严重依赖进口,非洲国家受国际市场粮价、油价、生产资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极大。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45%的面粉和80%的大米消费依赖进口。此外,该地区所使用的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去年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翻了一番,造成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长。同时,国际市场油价攀升也使非洲国家农产品运输成本大大增加。
  其次,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农业基础薄弱,劳动生产率低下。虽然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农业耕作,但农业基础设施相当薄弱,缺乏现代化的灌溉和耕作手段,农业生产普遍停留在“靠天吃饭”的水平。而该地区的小农经济占非洲农业经营的60%,生产80%的农产品。小农经济缺乏资金、必要的生产资料和适当的技术手段,并面临市场疲软、运销环节不畅、储藏条件差以及自然灾害等诸多困难,其农业生产效率极低。
  第三,非洲国家粮食储备机制和运销环节薄弱。储备粮食需要防霉、防虫和防鼠等手段和设备,同时需要定期更换粮食,这些条件在许多非洲国家都不具备,而且没有充足的资金加以建设。以赞比亚为例,该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粮仓已年久失修,基本不具备粮食储备手段。而且粮食的运输和收购都存在问题,致使全国粮食调配十分困难。
  第四,非洲地区的安全局势也常常使粮食生产受到影响。以肯尼亚为例,该国去年12月的总统大选引发政治骚乱,至少30多万人被迫逃离家园,其中多数是号称肯尼亚“粮仓”的裂谷省的农民。骚乱不仅破坏了许多农作物,也严重影响了收割和播种的时机,造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
  塞内加尔总统瓦德曾警告说,由于粮价飞涨,非洲国家正面临严峻的动荡风险,如果不采取对策,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都将受到影响,因此应该认真对待这一严重问题。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