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间对地观测体系形成
2008年07月07日 14:49 452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包括气象、海洋、资源和环境减灾四大卫星体系,覆盖1500万平方公里地球表面
从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获悉,经多年发展,我国具备了航空航天遥感对地观测能力,已形成了由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资源卫星系列组成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
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全球监测、分析和模拟地球系统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我国重视对地观测领域的技术发展。目前已发射50多颗对地观测卫星,形成气象、海洋、资源和环境减灾四大民用系列对地观测卫星体系,覆盖全国陆地、海域以及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1500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
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研制气象卫星。到现在为止,我国已成功发射8颗气象卫星,成为我国现代化气象业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列为世界天气监视网全球观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两颗海洋卫星。2002年5月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HY—1A卫星,结束了我国没有自己海洋卫星的历史。
我国的资源卫星计划是与巴西合作开展的,目前已成功发射了3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可向中国、巴西和其他具有接收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实时发送可见光、多光谱遥感图像信息,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林业资源、水利资源等调查、测绘制图、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
我国已向空间发射了4艘技术实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我国第一次在对地观测中将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模态微波遥感系统作为飞船的有效载荷,分别在“神舟—3”和“神舟—4”飞船上开展了对地观测实验。
此外,我国航空遥感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国已经形成30余家拥有大、中、小型飞机作为平台的航空遥感单位和企业,成为我国航空遥感的主力,在各自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土资源报)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