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莫做了“一头热”

2008年07月18日 10:5 541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在奥运之年,有色金属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自2007年四季度开始,由于金属价格下跌、行业整体毛利率下滑以及整体估值水平大大高于国外矿业公司,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展开大幅调整。从2007年10月15日到2008年7月15日,有色金属行业指数下跌了65.35%,跌幅居于各行业首位。但是和下跌形成对比的是产能在扩张,一方面20多家电解铝企业宣布减产,承诺一个月内逐步达到减产5~10%;紧接着铅27家锌行企业决定7、8、9月夏季中,企业铅锌产量各自减少10%。可是另一方面发改委相继批准了中铝中州分公司和云南文山的氧化铝项目投产,共计150万吨产能,不断扩张本来已经过剩的产能,造成的只能是各种资源的高度消耗,甚至浪费。如此情况出现在个别的有色金属行业,但是在整体上对有色金属产生了巨大影响,针对这样似是而非的停产和扩张矛盾,需要警告那些盲目扩张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切莫做了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片面的把热火朝天当作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主要基调。
  中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各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中国矿业产业链条的的一部分,有色金属也在发挥着自己板块的作用和威力。有色金属投资出现了热潮,大型的铝厂开始建厂投产,大型的铅锌企业开始日夜兼程,黄金投资热潮带动人们的视线开始转向黄金产业等等,这无不显示出市场对有色金属的“特别厚爱”。能源价格上涨,有色金属原材料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在成本增加的推动下,有色金属出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爬升。即使在铁矿石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有色金属依然可以抢夺投资者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但是,究竟中国的有色金属是不是达到了真正的繁荣时期?有热就有冷,随着国家政策的限制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直接形成了对有色金属的成本压力。随着全国产能的大幅提升,中铝在氧化铝上的垄断定价能力不断减弱,电解铝也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并且,在全球能源价格危机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电解铝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减弱;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内锌市场供应过剩加剧,压制锌价上涨,今年锌的走势一直比较弱,虽然受到自然因素和开工不足的影响,但是总的市场需求疲软才导致了锌价得不到大幅度提升;和锌一样同属难兄难弟的铅行业也是表现不佳。同样也有业内人士看重稀土行业、锡和钼的后市发展行情。因为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开采配额制和出口配额制,促使稀土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大幅度消除了恶意竞争压价,稀土产品价格也因需求增长而持续攀升。而锡和钼的需求都相对比较紧张,当然会成为有色金属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好彩头”。
  成本上涨,国家政策限制,成了抑制有色金属过热发展的“冷却剂”。 2007年下半年以来,有色金属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见顶回落,虽然在今年一季度出现小幅反弹,但总体趋势已进入下降阶段。我国目前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耗量均占全球有色金属总产量和消费量的30%左右,而我国人口仅占全球的22%左右,人均消费已经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有多大的产能并不代表行业具有多大的发展实力,市场的消费只有一,却冒出三倍甚至更高的产能,这样发展模式是不健康的,也是不明智的。
  当我们为某个大产能有色企业开工喝彩时,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项目有可能就是一个“电老虎”,是一个制造多余产品的“赘肉”。投资者图利的态度本无可厚非,但是盲目撑大自己手中的产能,造成的只能是浪费和无用功。国家发改委14日发布前五个月有色金属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有色金属产品产量总体稳定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1~5月10种有色金属产量1020万吨,有色金属重点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4月份,73户重点联系有色金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7.25%。发改委指出将会密切关注整个有色金属行业利润下降及冶炼行业亏损企业大量增加的问题,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对铜、铅锌冶炼行业盲目投资增长苗头采取措施,制止盲目投资反弹的势头。
  凡事过犹不及,但也不能头重脚轻,只在部分行业盲目扩大产能,忽略了市场经济规律,最后吃亏的还是我国整个有色金属行业。现在整个有色金属行业像是患上了热伤风,受伤的轨迹大致是因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对铝、锌行业电价、出口退税政策的逐步调整使得这些产业利润增长乏力;企业所需原材料大幅上涨,使得经营利润受影响;当然还有自然灾害的原因在客观上影响了有色金属的产量,最终导致有色金属从去年的“牛市”行情走到今天效益滑坡。
  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主观意识。盲目上马扩产新项目,肆意增大产能,把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浪费在多余的厂区建设上,这才是每一个有色金属投资商需要冷静下来仔细认真考虑的问题。
  奥运会即将在北京拉开帷幕,7、8、9月份又是铅锌产业的淡季,同时还是用电的高峰期,其它有色金属行业也将会陆续的减产,必要的刹车将会有益于行业整体走势,有色金属,还是需要平衡发展,做到冷热兼备。(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