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6个月 降本超千万——铜陵有色铜冠冶化分公司党委党建项目攻关破难题侧记
2024年12月31日 10:2 94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党建工作 作者: 夏富青 胡永斌 林天云
日前,经过4个多月的生产运行,铜陵有色铜冠冶化分公司党委“提高硫酸二系统二氧化硫转化率降成本稳尾排”党建攻关项目完成攻关目标,顺利结题,并取得显著成效。
“硫酸二期脱硫入口二氧化硫浓度从攻关前的每立方米4500毫克降到500毫克,碱液日消耗量由40吨降到5吨,全年可减少碱液消耗1万吨,降低生产成本1000多万元。”该分公司硫酸车间主任曹义松介绍攻关成效时笑容满面。
据了解,该分公司硫酸二期于2009年投入试生产,随着转化工段设备老化,出现总转化率低、脱硫尾气进口二氧化硫浓度高、尾排数据波动等问题,导致脱硫碱液消耗量过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给生产操作带来诸多困扰。
今年1月份,该分公司决定将此难题作为2024年党委党建攻关项目,靶向发力,成立攻关小组,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由硫酸车间负责主攻任务,生产、机动、安环、动力等相关部门车间助攻,让党员勇挑重担,带头攻技术关、啃硬骨头。
找到问题根源是关键。攻关小组说干就干,邀请催化厂家对系统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各换热器内部腐蚀变形,催化剂装填量不足,总转化率为98.37%,远低于设计值99.80%。其中,转化三段出口处转化率为96.8%,在经第三换热器换热后急剧下降至86.5%,换热器内部老化泄漏串气严重。
当务之急是更换第三换热器。攻关小组马不停蹄地积极与设计院和相关设备厂家开展技术交流,并结合系统工艺特点,重新对第三换热器进行设计选型,并优化换热器局部材质。
“我们将换热管材质从原来的全部20#钢改为20#钢+316L不锈钢。上半段换热管材质继续采用20#钢,与酸雾接触易产生凝酸的下半段换热管则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以提高耐腐蚀性。”该分公司硫酸车间化工技术主管林天云介绍。
此外,鉴于新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较高,攻关小组又重新计算换热量,选定新换热器面积为4100平方米,比原换热器面积减少近900平方米。
时间不等人。为尽快降低生产成本,抢抓硫酸市场机遇,攻关小组实行挂图作战,一方面,争分夺秒完善工艺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快马加鞭进行新换热器的制作安装招标。
攻关小组各成员不待扬鞭自奋蹄,于3月7日就正式启动第三换热器的更新改造现场施工,计划20天完成新换热器的制作,准备利用月底计划检修时机,完成系统对接。为此,攻关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制订施工方案,各自分工明确,全面做好作业风险辨识和安全防护措施,加强项目施工各环节监管,严把质量验收关,确保了施工进度安全有序可控。
实干者,天不负。面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攻关小组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克服工期短、人员紧、暴雨天气等不利因素,于4月2日顺利完成改造项目对接。
新换热器投入运行后,攻关小组成员群策群力,聚力攻关,全力挖掘技术技能潜力。
从精处管,指定工艺专员,每天关注中控DCS各工序工艺控制数据。根据原料品质情况、设备运行状态以及天气气温等实际情况,指导中控人员合理精细操作,实时摸索调整各工艺参数,形成最优的工艺操作参数区间。自4月份投入运行后,转化率达到99.85%以上,系统保持高效稳定运行。
向细处优,攻关小组成员在脱硫塔循环液pH值上做文章。经反复试验,当脱硫塔循环液pH值控制在6.0左右时,烟囱出口二氧化硫浓度基本处于5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既能确保尾气达标排放,又能最大限度降低碱液的消耗,找到效益最大化平衡点。
为提高碱液利用率,攻关小组集思广益,通过大量生产试验,增加脱硫塔排污频次,排污废水回收用于净化动力波生产补水。针对冬季低温天气对钠盐溶解度影响较大问题,在脱硫塔底部引入蒸汽加热管,提高循环液温度,以减少结晶析出。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攻关完成后,硫酸二期脱硫入口尾气二氧化硫浓度平均保持在每立方米500毫克左右,最低时不到400毫克,同比下降88.9%。因项目实施我们又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优化,申报了4项专利,正在公示中。”曹义松介绍。
该分公司党建项目攻关完成后,硫酸二期转化率从原来的98.37%提高到99.85%以上,在全面管控环保风险、稳定尾气超低排放的同时,既增加了硫酸产量,又大幅降低了脱硫系统碱液的消耗,有力促进成本持续降低,实现指标再突破、产量再提升、成本再下降、效益最大化的攻关目标。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