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地下水污染治理“最后一公里” 遂昌金矿绿色低碳发展的“蝶变”之路
2024年12月18日 13:20 126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吕伟民
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遂昌金矿有限公司作为“遂昌县黄铁矿地下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主体单位之一,主动承担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打通地下水污染治理“最后一公里”,走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蝶变”之路。该项目在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终期综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并入选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典型案例,为国内外老矿山同类型污染治理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承担社会责任 铺好生态底色
浙江省遂昌县治岭头矿区自初唐时期就有金银矿采冶活动,自清代嘉庆年间(1800年左右)开采黄铁矿持续至20世纪70年代。千余年的开采行为造成了大量地下采空区、坑道和废石堆场,矿区岩壁表面含有大量硫化物,山谷间还有含硫废石渣场,经雨水淋滤、氧化、溶浸、水解后,持续产生富含重金属的矿山酸性污水,污染地下水或排入地表河流,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为解决这一难题,在浙江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遂昌金矿累计投入2亿多元开展综合治理,基本控制了显性的地表污染源,但隐性地下污染源产生的酸性涌水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治。因此,如何快速、精准、有效破局,成了浙江省政府和相关企业一直研究的课题。
2019年,浙江省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遂昌分局以生态环境部建设“水污染防治中央储备库”为契机,以废弃井封井回填为主要工作内容,成功申报遂昌黄铁矿地下水污染治理项目,于2020年3月入选首批生态环境部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开启了打通地下水污染治理“最后一公里”的攻坚克难。
科学以废治污 彰显生态成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就像一盏明灯,为遂昌县黄铁矿地下水治理指明了方向。遂昌黄铁矿区地下水治理分三期工程实施,总投资27974.12万元。一期工程完成工程设计、采空区勘察、脱水和充填系统建设以及项目研究试验、充填试验等工作;二期工程完成1号、3号硫铁矿高程500米以上的采空区充填约19.5万立方米;三期工程完成1号、3号硫铁矿高程500米以下的采空区充填,建设人工湿地、风险预警及全系统监测等污染末端处理工程。
由于矿硐分布错综复杂,地表水与地下水水文过程交互,枯水期、丰水期受地质条件和地表降水影响程度不同,相较于地表治理难度要大很多。为此,该公司确定了“污染源头削减”+“污染途径阻控”+“污染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思路。
该工程实施“采空区充填”“防渗覆盖+清污分流”“电石渣中和+人工湿地+微生物还原”三大措施,综合运用“用—堵—疏—治—管”新模式,成功将酸性污水涌水量减少了84%,剩余水量的主要污染物经末端处理后均达标排放,每年可节约治理费用800多万元,实现了“固废资源化利用+系统性综合治理”的绿色发展目标。
该工程对井下采空区的充填材料,主要采用了矿区的铅锌矿尾砂和萤石矿尾砂,削减了矿区尾矿库固废存量,提升了尾矿库安全系数,累计充填量达到30多万立方米,通过“以废治废”方式直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近1000万元。
建成科普基地 厚植生态靓色
遂昌黄铁矿地下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从源头上基本解决了整个流域的矿山酸性涌水污染问题。同时,结合地下水治理的成果,建设了“丽水试验区矿山酸性涌水治理科普基地”。
该科普基地由室内、户外和井下3个展示单元构成,占地面积约870平方米,保留了矿区原有矿硐外观和运矿火车轨道,展示关键治理技术实施现场,利用图文展板、音频视频、互动沙盘模型等多元形式,全面展示矿山酸性涌水形成过程、环境问题和治理模式。
该科普基地将污染防治攻坚成效与矿山公园旅游发展相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地下水污染防治意识,更好地助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利共赢。自4月中旬建成对外开放以来,已举办或承接各类科普研学、技术交流等活动30余场,累计接待人数约3000人次。
未来,遂昌金矿将继续坚持“生态矿区、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复制推广“遂昌黄铁矿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实施经验和管理模式,为南方丘陵地区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样板,助力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利共赢,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