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杂谈】大道至简是剔尖
2024年12月16日 11:34 55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企业风采 作者: 张念
一个周末,我回老家看望母亲,下了火车先跑到家门口的一家面馆点了剔尖。热腾腾的面条端上桌,淡淡的面香伴随着卤汁香相互交织在一起,勾人魂魄。旋即便是一顿风卷残云,食毕,整个人方才心安。
我的家乡在山西太原,从小我就与面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都会吃到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不论是手擀面、抻面、刀削或者猫耳朵,在这些引人垂涎的美食中,我心中唯一的“白月光”还是剔尖。
剔尖,亦称拨鱼或剔拨股。据说唐贞观年间,秦川大地遭遇严重旱灾,魏征推荐绵山高僧田善友前来祈雨,终于天降甘霖,解了万民之苦。唐太宗李世民带领朝中大臣前往绵山还愿,皇妹八姑被绵山的清幽所吸引,决定留在山中修行,为百姓祈福治病。一日,八姑为一位病重的老妪配药做饭,和面时不慎将面团弄得过于稀软。她灵机一动,用木板和筷子将面团拨入沸水中,竟成就了一碗细腻柔滑的面条。老妪品尝后询问“此食何名”,八姑误听为“你”,便答“叫八姑”,老妪却听成了“拨股”。从此,“拨股”面便在山西流传开来。
剔尖的艺术,始于和面,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需要厨师用心感受。和面的过程中,水分的加入要循序渐进,一边搅拌一边观察,直到面团光滑而有弹性,拉起时能自由流下,却又不断不裂。饧面是制作剔尖的重要环节,饧好的面团,更加柔顺,更易于成型。将它置于碗内,碗边需光滑无缺,这样才能保证剔出的面条形态完美。接下来,是剔尖最具特色的环节——剔。一碗清水置于案头,一双筷子在指尖跳跃。面条在筷子的引导下,从面团中缓缓剥离,落入水中,如同小鱼在水中游弋。每一筷的力度和角度,都决定了面条的形状和口感。这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对食材的尊重和对美食的热爱。煮熟的剔尖,尖尖细细,犹如柳叶轻摇。剔尖遇上醇厚的肉汤或是鲜美的蔬菜汤,便是一场味蕾的盛宴,面条吸满了汤汁的精华,每一口都是温暖和满足。
剔尖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山西人生活哲学的体现。它告诉每一位食客,生活无需过多繁复,简单中自有真味。剔尖的制作过程重复而枯燥,却能体验到专注和坚持。
独在异乡的我对剔尖总是难以割舍,每当工作生活所累、身心疲惫的时候,总是想尝一碗剔尖。仔细想想,生活就像那碗大道至简的剔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真谛。剔尖让我懂得,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有时候,最简单的事物,才是最美好的。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