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长效动能
2020年09月14日 14:51 518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李婧懿
转型升级是国有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新时期外部环境,将转型升级推向深入,成为了国有企业突破困局、加速发展的迫切需求。只有全方位统筹好人才队伍建设、治理体系规划、战略决策部署、核心动能培育等关键运营环节,国有企业才能切实打造起助力生产经营要素及结构变革的良性生态,进一步深化转型升级、建强核心动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的长效发力与恒变恒新。
树立全局观念
融合思维统筹转型升级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技术、制造、装备等领域愈发呈现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嵌合性态势。国有企业深化转型升级、尤其是想要开展好产业变革过程中创新驱动孵化及体制机制优化等一系列内容,必须依托企业对自身系统融合、协调联动大格局的整体统筹。这既是“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大势所趋,也对转型升级工作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就要在管理管控中贯穿“系统协调做功”的融合思维,形成更宽阔、更长远的战略视野。基于上述认识,在全力实施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不仅要进一步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的“大格局、深融合”,更协调实现互补融合、强化生产保障实现精准融合、整合产业上下游实现一体融合、聚焦市场需求实现多效融合,全面将转型升级统筹纳入企业治理的方方面面,最大程度保证生产要素及结构优化的效率效果。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普及和革新,不仅再次深化企业各领域间的内在融合机制,还为企业的综合化管控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畅通协调的互联工具。在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为代表的智能管控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中,要进一步推动以现代化、集成化、标准化、科技化为特点的全局统筹的整体性变革,实现运营创新的同时,促进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只有将企业的发展看成“一盘大棋”,才能真正深化转型优势、做优升级效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全领域协同并进的内生合力。
明确战略决策
制度落地保障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的矛头直指国有企业的旧有生产要素。促进转型升级的深层次发力,就要再次明晰国有企业的发展主线和战略方向,进一步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建设,为企业的现代化变革构筑起从整体到细节的制度保障。
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在于国有企业战略决策部署的进一步明确和制度落地。面对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变化与新要求,作为国有企业,必须将加快自身结构调整与产业产能升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顺应市场资源配置、打造以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核心竞争力、打破封锁完善国家产业链条及技术体系等内容写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当中。通过制度体系的再优化、风险防控的再落实、合资合作的再深入、产业链条的再延伸、科技创新的再投入,核心技术的再攻关,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并推动转型升级理念向生产要素全流程及各环节间的深层次渗透,形成一条新环境下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形成发展新优势、打造效益新增长点的道路。此外,为实现国有企业全线提档升级拥有长效保障还要完备制度规范,战略决策及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规范对持续保障转型升级效能发挥、加速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功用。
发挥先天优势
有生力量助推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具有政治站位高、党建引领能力突出、党组织堡垒战斗力强、党建深度融入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先天优势。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在于国有企业要做好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员工队伍建设。这一方面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持之以恒地提升党建凝聚力,锻炼起一支敬业奉献能力强,干事创业有担当的员工队伍,不断强化转型升级的能动力量;另一方面,还要求国有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用和评价机制,突破人才“瓶颈”,为深化转型升级持续培育“新血”。通过党建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搭建起青年骨干成长、人岗相宜畅通、科技创新激励、温暖普惠工程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和留用机制,以深入、广泛的员工队伍建设,夯实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长治之基。
以党建凝聚队伍、以制度培养骨干,以激励留住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在国有企业内部全面形成讲担当、敢创新、干实事的正向氛围,为转型升级的深层次开展和全领域增效构建起有利前提。落实党建引领、抓好队伍建设,这既是国企前行的“磨刀石”,也将成为转型升级的“增压泵”,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将为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和持续发展注入后劲强大的有生动能。
打造核心驱动
双向促进推动转型升级
全方位融入经济运营各领域的科技创新将给予企业以茂盛的生命力,企业经济运营模式的进一步平衡完善则会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牢固支撑。
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就要着力形成科技研发与经济运营的双向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重点在于其对创新驱动及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这要求科技研发与经济运营在转型升级中必须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决不能搞“两张皮”。
尖端材料科技成果孵化与经济效益产出的紧密结合,是深化转型升级促发展最卓有成效的武器,要始终面向高端、面向国家重点战略把控目标方向;要通过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多方参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平台承托起转型升级的有利生态;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平台建设为保障,以效益转化为动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点的“转型”,为国有企业架构一条内外部协同、上下游联动的“高速公路”式产业链。最终真正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催生出可持续的“造血功能”,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将国有企业的现代化进程推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于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