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赤泥污了行业名声

2019年07月01日 9:15 67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今年以来,媒体相继报道了我国某些氧化铝厂赤泥库环保问题,引起政府机构高度重视,并责令相关企业停产,此事件也被业界形容成“中国版海德鲁Alunorte事件”,赤泥再度刺痛了行业软肋。

扪心自问,赤泥污染一再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吗?据媒体调查的公开信息显示,在这次赤泥污染事件中,涉事企业对赤泥库表面不进行遮盖,以及连运输赤泥过程中沿路洒水的这些举手之劳的份内事,企业都没有做好,那污染自然就变得不可避免了,也难怪会被通报批评。当然,这其中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失职以及不作为,也是导致一些企业无视环保规章制度的重要推手。

试想,假如这些基本工作企业都做到位了,还会引起当地百姓这么反对吗?还会引起社会公愤吗?还会导致停产整顿吗?

赤泥运输过程中地面洒水、赤泥库面裸露无遮盖等问题,说实话这些都是在企业可控范围内的事情,充其量是增加了一些生产成本,换句话说,处理这些问题需要花费的经费也只不过是些小钱而已,那么为什么企业就没有做呢?如果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妥善处理,企业又谈何社会责任,造福一方百姓。

更何况,未来,可能我们还要面临许多不可控的局面,那该如何处理?比如一些受自然灾害变化带来的问题,难不成我们要任由赤泥乱来吗?很显然这里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

平日里,我们常常谈责任,讲初心,论使命,那么处理好这些赤泥,确保环境安全,这不正是我们铝业人的职责吗?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氧化铝产量达7253万吨,同比增长了9.9%。按平均每生产1吨氧化铝,附带产生1~2吨赤泥计算,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国,每年排放的赤泥量将高达数千万吨,再加上历史赤泥堆存量,数目已不容小觑,而那些赤泥库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可能会随时受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带来隐患,所以提高警惕,积极处理赤泥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

当前,各级政府正在压实生态环保责任,环保部门开始动真碰硬。今年上半年,国家生态环境部相继披露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全国各省环保的督察情况,并依纪依法追责问责,披露的名单中也不乏有铝企的身影,对于环保这条“高压线”,行业企业切不可掉以轻心,视而不见。

在处理赤泥方面,我们也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积极预防赤泥污染,如赤泥库底部防渗漏措施、赤泥库表面及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防护等,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眼前问题,减少污染;另一方面,要立足长远,注重科技创新,开展综合利用,如用赤泥生产建筑材料、土壤改良剂(硅肥是继氮、磷、钾肥之后的第四大元素肥料,它对多种农作物具有较好的营养作用),以及回收其中的金属等。

当前,我国赤泥综合利用技术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中铝集团、魏桥创业集团等企业已经成功实现了将赤泥用于实际公路工程建设中。据初步测算,每公里高速公路可消纳赤泥约30万吨,每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可消纳赤泥约10万吨,每公里市政道路可消纳赤泥约5万吨,作为路基项目的实施可以真正实现赤泥的大量综合利用。

时下,我们必须把减少赤泥污染,甚至消除赤泥隐患当作行业的头等大事来抓,把是否造成环境污染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大前提,不惜一切代价,攻克难题,真正做到符合绿水青山的生态要求。

所以,既然能力具备,技术成熟,那么我们就要行动起来,不要再让赤泥污染事件一再发生。

责任编辑:于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