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失守1130 贵金属投资或重回基本面为王

2016年12月16日 9:19 34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周四(12月15日),即美联储加息及提升2017年加息预期次数后的第二天,全球市场继续发酵。美元指数高举高打,刷新2012年以来新高至103.56,终盘站稳103大关上方,暴涨逾1%。
  贵金属多头则继续遭受碾压式煎熬,黄金终盘再度以大阴线作收,跌幅逾1.30%,破1130美元/盎司,刷新今年2月以来低点;白银价格断崖式破位下挫逾5%,终盘失守16美元/盎司大关。自打贵金属价格年初开启暴涨,至年中录得相对高点以后,黄金白银的累计跌幅已经分别超过15%和25%。
  FXTM首席市场策略师Hussein Sayed称,美联储加息早已为市场广泛预期,真正对商品价格形成致命打击的是美联储新公布的前瞻指导。
  他认为:“加息25个基点根本没有给市场参与者带来惊讶。市场的强烈反应完全是针对其上调2017年加息3次的预期。之前,人们普遍预期美联储2017年加息2次。”
  Investing.com分析师同意上述结论:“美联储针对2017年加息的强硬表态似乎已经、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施压贵金属价格上行。”
  法兴银行外汇总监Kit Juckes称:“美联储姿态的变更利多美元走强,但对于以美元计价的商品而言,价格前景完全就是噩梦。贵金属价格崩盘速度尤其迅速。”

  机会成本论调失色
  很明显,贵金属行业是不愿看到美联储加息的。多年来,贵金属投资一直以其较低的机会成本受到投资者的垂青,相比之下,债券和银行存款收益率则明显低于前者,尤其是在对抗通货膨胀的时候,前者的优势更为明显。因为,当付息资产收益率不及通胀率的时候,市场实际利率为负,投资者即便能够获取名义上的收益,其资产实际上也是处于缩水状态。而贵金属作为非付息资产,则没有这样的劣势。在超低利率环境下,上述现象较为普遍。
  但是,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从紧节奏的加速,机会成本一说或许已经不再是投资贵金属的最佳理由了,基本面因素可能会取而代之,成为左右贵金属价格的主导力量。

  矿场投资前景看好
  今年以来,大多数矿企通过削减支出降低成本、消减债务和增加对高品位矿石的开采力度实现持续盈利,不少矿企即便是在金价跌至1140美元/盎司的时候,照样实现了正向现金流。从基本面角度看,贵金属矿场投资相较前几年已经变得更具吸引力。
  银企Coeur Mining在今年7月偿还了一笔9900万美元的贷款,公司未清偿债务减少近20%。即便是在矿场作业由地表向地下转换的过程中,企业依然维持着相对较低的资本支出。而一旦公司彻底完成上述转变,预计资本支出会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相比Coeur Mining,巴里克黄金减支偿债并举。2014财年临终,公司负债还高达131亿美元;整个2015财年,公司清偿债务31亿美元;本财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偿债已达20亿美元,债务总额大幅降低至80亿美元左右。
  2016年至今,巴里克黄金资本支出中值为12.5亿美元,低于年初设定目标约2.5亿美元。相比2013财年60亿美元支出中值,降幅高达75%。
  Yamana GOLD则是快速扩张企业的典范。2011-2015年度,正当多数贵金属企业在逐步削减支出的时候,Yamana则逆势杀出条血路。公司以不到5000万美元的价格从CArpathian Gold手里获得了Riacho dos MacaHDos铜金矿的开采经营权,在随后不到2年的时间内,公司黄金年产量近乎翻倍至10万盎司。
  目前,Yamana公司依然在有机地扩展其业务,C1 Santa Luz和Cerro Moro矿场预计在2018年投入商业化生产,C1 Santa Luz在最初7年的年均黄金产量预计达到11.4万盎司。Suruca矿场预计将在2019年投产。
  Kinross Gold公司在观望等待多年之后终于决定分两步走,先后拨付3亿美元和4.28亿美元支出用于扩大再生产。按照计划,第一阶段,公司日均矿石开采量将达到1.2万吨,预计2018-2017年间,公司年均黄金产量将达到40.9万盎司;第二阶段,日均矿石开采量将达到3万吨,预计届时每盎司黄金开采边际成本将降至700美元。

责任编辑:李铮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