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大涨颠覆老观念 铜矿供应潮见顶?
2016年11月24日 10:37 2315次浏览 来源: 路透社 分类: 期货
最近铜价急剧上涨,颠覆了供应过剩的市场题材。
直到这个月前,铜还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表现最差的基本金属之一,外界推测供应过多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但现在,市场开始努力要搞清楚,那些过剩的铜在哪里。
LME库存处于低位,而且正在下滑。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的库存在上升,但仍不高。
这两个交易所之间金属的洗牌,给今年的库存信号放出烟幕弹,但是非常令人担忧的铜堆积如山的景象却意外没有出现。
最佳猜测是,这些铜仍处在供应链中,今年大增的铜矿产量尚未转化成精炼铜。
这是因为铜供应的核心问题经常是一波波的额外供应涌现,包括来自新矿以及旧矿扩张,都正好在错误的时刻进入价格周期。
但2017年出货的炼厂加工费用意外下降,也令人对这种假设产生疑问。加工费用下降,暗示铜原料供应形势可能比预期更早收紧。
加工精炼费用下降过多?
美国自由港麦克默伦铜金矿公司(FCX.N)和江西铜业签署了一份铜精矿供应协议,加工与精炼费用(TC/RC)分别是每吨92.50美元和每磅9.25美分。
这是江西铜业明年将向自由港麦克默伦铜金矿公司收取的费用水平,用于把铜矿加工成精炼铜。该加工费低于今年的97.35美元和去年的107.00美元,精炼费用百分比降幅与加工费相同。
这是很大的意外。
多数分析师原本预期加工与精炼费用会较上年上涨,炼厂会利用精矿供应过剩的机会来使自己的收入最大化。
许多炼厂也是这样盘算的。在德国、比利时和保加利亚经营炼厂的Aurubis (NAFG.DE)认为自由港麦克默伦铜金矿公司和江西铜业达成的加工精炼费用“过低”。
也许该协议另有隐情。精矿加工合约可能附有次要条款,涵盖作价期等隐秘内容,充当加工与精炼费用的修正条件。
不过,过去几年,自由港的条款成为市场的年度指标,没有理由认为2017年不会是相同的情况。
而且这些条款表明供应链上的铜精矿供应环节紧俏,至少在广义层面来说是如此。
这原本应该是2018年起才会发生的情况,届时铜矿商整体资本支出紧张的情况,将演变为没有新项目进入市场。
可是为什么会提前发生?
供应受扰重现
过去一个月左右,铜供应前景的一大要素--供应受扰的水平--出现了重大改变。
2016上半年几乎没有出现供应受扰的情况,这其实相当罕见,因为长期以来铜供应总时不时遭受矿场供应意外受扰的冲击。
实际上,分析师会设定一个“生产受扰的容许比例”,通常为5%左右,将其列入供应侧的计算,以因应铜矿实际产量相对低于开采计划的情况。
但上半年显然不见供应受扰的情况,令铜矿流入市场受到阻挠的情况更形复杂。
但在第三财报季,包括自由港、力拓(RIO.L)和英美资源集团 (AAL.L)等几家主要生产商都下调了产量预估。
必和必拓(BLT.L)的澳洲Olympic Dam铜矿出现大停电,自由港的印尼Grasberg铜矿发生罢工,五矿资源(1208.HK)的秘鲁邦巴斯(Las Bambas)铜矿抗议活动阻断运输通道。
铜似乎回到了之前不可预测的样子,此时正当熔炼厂和矿商在为2017年合约而战。
高峰已过
还有一种感觉,就是新矿供应的高峰已过。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预计,全球采矿产量今年将增加4%。
不过这个数字低估了产业链中铜精矿的增长,因数字包括了矿商直接生产金属铜的部分。受嘉能可削减非洲铜矿产量影响,今年矿商的金属铜直接产量有所下降。
扣除使用浸出技术生产精炼阴极铜的部分,上述增幅将升到6%。
但ICSG预计明年铜矿供应零增长。但其中阴极浸出同比降幅扩大至6%,这意味着铜精矿供应会有所增加,但与今年的增速比肯定相差甚远。
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平平的前景预估要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就是邦巴斯等新矿顺利投产,顺利程度可能远超出预期。
邦巴斯铜矿2015年第四季才开始投产,但今年第三季106,000吨的产出已接近其额定产能。
这种高效的增速进展,已导致供应爆发式增长提前发生,市场原本预期这波爆发会持续至2018年。
明年除智利Escondida铜矿产能扩张外,其他预定推动供应大增的因素要少得多。
而且在Escondida之后,准备上路的项目数量开始枯竭,反映出过去几年疲弱铜价环境,造成新项目审批遭到限缩的现象。
诚然,可以预计嘉能可恢复刚果民主共和国业务的生产,但这些是直产金属的溶浸采矿,对铜精矿供应没有影响。
库存充足
不过,江西铜业等冶炼厂商应当有充足的铜精矿库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冶炼铜生产国和最大的铜消费国,多月来一直在吸收不断增加的铜精矿。
中国的铜精矿进口达到纪录水平,今年前九个月的进口量增长31%至1,220万吨(毛重)。
情况有可能像空方认为的那样,这会在接下来一年,推动中国冶炼厂商增加精铜产量。
但也有可能不是。
因为自由港麦克默伦与江西铜业的这项基准协议显示,冶炼厂商正在消化供应周期拐点早于预期出现的情况。
如果真是如此,他们可能想紧握原料库存不放,而不是冶炼成精铜进入供应链。
这波铜市的供应盛宴可能还会继续上演,但供应荒的日子似乎已在临近。
责任编辑:李铮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