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铝产量正在下滑 但能持续多久?
2016年08月30日 8:49 2532次浏览 来源: 搜狐财经 分类: 期货
根据国际铝业协会(IAI),今年前七个月全球铝产量减少1.2%至3,312万吨。
这看来没有多少,以产量来看,仅减少了39万吨,只是全球铝产量的沧海一粟。
但这是2009年以来,头一次开年以来产量持续下滑。2009年时金融危机迅速演变成制造业危机,铝生产商哀鸿遍野。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生产国中国和全球其他地区的趋势大不相同。
在2012-2014年期间后者的产量因关厂和减产而萎缩,但从去年初以来,产量逐步攀升,今年迄今又增加了1.3%。
另一方面,向来是产量增加主力的中国,占全球产量的比重从2009年初的不到30%大幅提升至约54%。
但今年则不然。今年前七个月中有六个月的产量较上年同期下滑,累计产量减少了3.1%。
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但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2016年铝价同样出乎意料的强劲。
上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铝一年来首次涨超每吨1,700美元的水平,目前的交易价仅略低于这一水平,为每吨1,680美元。
上海市场的价格表现同样不错,有时甚至更好,因为其交割运作存在的问题不是太多金属等着出货,而是进入仓库的库存太少。
所有这些都与2016年初市场上的黯淡状况相去甚远。
但这是一个可持续的转变,亦或仅仅是另一副镜花水月?
一切都要看中国庞大的冶炼行业的下一步发展。
**全球其它市场--大同小异**
可以预计,全球其它地方的产量将继续温和上行。
上一轮产量下滑的情况现在已经结束;上轮产量下滑主要由美国产能下降造成,而其中主要原因是美国铝业(ALCOA)产能下滑。
北美的产量3月时降至低谷的年产387万吨,之后在395万吨左右的水平稳定下来。
加拿大炼厂Kitimat最新扩大规模,抵消了整体产量下滑,Kitimat今年第二季的额定产量为42万吨。
俄罗斯产量也再次上升,Boguchansk冶炼厂的股东Rusal称该厂正在“试运行”;这是一家年产能60万吨的新建冶炼厂。该冶炼厂第二季度产量3.8万吨,按此计算的年产量为15万吨,也就是说还有很大上升潜力。
但推动中国以外地区产量上升的真正动力是亚洲,2016年前七个月亚洲产量激增了将近15%。
去年印度有四家新建冶炼厂投产。Hindalco旗下设计产能36万吨的Mahan冶炼厂已于2015年年底达到满负荷运转,Aditya冶炼厂也已于今年第二季度达到满负荷运转。
Vedanta Resources的两个新冶炼厂仍处于提高产量阶段。它旗下Jharsuguda冶炼厂的第一条生产线目前已实现满负荷运转,第二条生产线也在上月投产。旗下Korba II冶炼厂今年4月起开始试生产。
虽然有这种新产能上线,但由于价格较高,老旧、高成本冶炼厂也不必进一步减产。
短期来看,当前产量温和上升的态势将持续下去,直至今年年底。
**中国出乎意料**
这让中国成为短期全球产量趋势的关键决定因素。
今年迄今中国铝产量减少,给市场带来一些乐见的惊喜。市场原本长久以来都不满中国当局习于补贴亏损的炼铝厂,同时鼓励将过剩的铝以半制成品形式出口。
但或许也算后见之明,11月,上海现货价格跌至每吨不到10,000元人民币,产生了明显的供应反应。
中国产量于12月、1月和2月大幅减少,3-6月才稍见复苏。
但7月产量再度下降,年化产量减少了137万吨,不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供给国际铝业协会的产量数据月度波动程度倾向只可能出现在统计里,而非反映精炼铝的实际状况。
但今年产出放慢的整体形势,倒是契合中国铝出口温和缩减的情况。
1-7月铝半制成品出口减少将近7%至237万吨。
中国仍有过剩的供应在出口,但过剩数量缩减的程度,令全球供应短缺的说法似乎已不再是想像。
**持续多久?**
这一有利的生产趋势能维持多久?
不幸的是,不会太久,这似乎是各界一致的看法。
以往的纪录显示,中国炼厂对于价格非常敏感,另外去年底铝价跌破生产成本后,外界担心当前逾每吨12,500元人民币的上海铝价,将激励炼厂重启,或是启动此前被推迟的炼厂扩张。
咨询机构AZ China预计,今年藉由开设新厂和老厂重启,将增加约300万吨的产能。
但该机构估计,这部分的产能今年上半年仅有三分之一实现,意味着下半年将有更多产能投产,2017年初料还有更多的新创产能。
这对今年的铝价小幅上涨是个迫切威胁,并提醒着世人,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铝生产国,还是炼能严重过剩的国家。
第二点可能是中国铝半成品库存增加,部分是因为对铝出口的政治敏感度增加,另外部分是因为基本上套利为负值。
未来几个月显然生产将再度加速,这或将对半成品出口产生巨大的直接影响。 这向世界其他铝生产国发出的信号是:当铝价维持涨势的时候,就好好享受吧。只要有几个中国推迟扩张的炼厂开始提高产出,中国和全球产量就将回到扩张一途。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