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愿望较强 黄金仍具配置价值
2016年08月16日 8:57 2898次浏览 来源: 期货日报 分类: 期货 作者: 华泰期货 徐闻宇
A 央行被挤墙角,黄金熊途重燃光芒
全球货币虽宽松,但经济信用改善有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问题,现在看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全球范围内债务危机并没有消失,而是从私人部门转移到了政府部门,从美国等国家转移至了欧洲等地。美国一次次面临债务上限问题,财政赤字不断刷新高位,政府部门杠杆率居高不下。今年8月以来,英国央行、澳洲联储、新西兰联储再次降息,向市场注入货币流动性,但是经济的低速运行,通胀的增长乏力,使得货币信用度大大降低,难以向实体经济增信。
央行不断创新,非常规政策“穷途末路”
因为当利率降至零,再降将面临流动性陷阱,所以本轮金融危机后,全球央行创新性地推出了众多非常规货币政策。美联储在2008年后开启了量化宽松的进程,共进行了三轮资产购买和两轮扭曲操作;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早已跨越量宽——开启了负利率政策。央行希望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金融体系持有现金成本来刺激实体消费和投资。效果我们已经看到了,超宽松的货币并没有带动经济腾飞和通胀回暖,却让央行成为证券市场最大的“玩家”,宽松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迅速递减。
货币放水已无效,市场投出不信任票
巨量的货币流动性滞留在金融体系,吹起了一个又一个资产泡沫。今年下半年以来美股持续创出新高,而企业盈利水平却不断下降;美国、加拿大等房地产价格不断走高;货币宽松和市场避险情绪催化下,债市延续前期繁荣格局,利率不断创出历史新低。而与之相悖的是实体经济持续面临下行风险,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世界贸易组织报告显示,今年全球贸易增速将连续第五年放缓;美国经济虽已走出危机阴影,但年初以来GDP低速态势短期增加了市场担忧情绪。
去年年底美联储虽开启加息之门,但是随后的市场动荡和政治风险令其一再放缓加息脚步,市场预期央行的货币宽松对于经济提振已无效果,以美元为代表的信用货币体系受到投资者的质疑,资金大量流向黄金等避险资产,以ETF为代表的实物黄金资产受到资金的追逐,而COMEX黄金期货净多持仓甚至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规模——今年上半年是黄金价格35年来表现最强劲的上半年。
B 缺乏出清机制,被动持金似难持久
黄金总需求高涨,但需求结构改变
进一步分析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需求趋势报告可以发现,虽然今年上半年全球黄金需求创下了历史第二高点,但是从需求结构上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
容纳实物黄金的消费大户——珠宝首饰的需求在今年上半年持续回落:一季度降至481吨,而二季度再次回落至444吨,为近几年来的低位。支撑黄金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在于投资需求的激增——以ETF为代表的黄金需求从净流出转为净流入,使得实物ETF规模重新回到2013年的水平。
即使是表现靓丽的投资需求和央行官方需求,二季度也出现增持放缓的态势:投资需求从一季度的615吨降至448吨;央行净购买量从一季度的108吨降至77吨,也都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债务等待出清
2008年之后全球大量的债务只是进行了转移,并没有经历一次很好的出清,甚至更大,而全球经济在此过程中增速却不断下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再次调低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2016年降至3.1%,2017年降至3.4%。全球经济依然在低增长背景下前行,尤其是英国脱欧公投后对欧洲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可能持续发酵,这虽然带动了阶段投资性配置需求增长,但是经济疲弱环境对于实体黄金消费提振却有限,二季度需求报告显示陡然的价格上涨已经很难刺激需求。
全球经济都面临转型需求,宏观刺激政策从货币转向财政,经济结构从金融化转向实体经济,而债务水平面临出清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消费性需求难有强劲带动,黄金继续上行面临风险。
C 等待更好入场机会
全球政治经济转型仍在继续,央行信用体系面临重塑过程。去年12月美联储加息尝试逐步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今年8月英国央行在退欧公投后继续宽松相对有限,主要经济体依然在为退出“危机政策”做准备。下半年随着财政刺激对于经济的带动逐步加强,以及全球政治格局不确定可能降低,在美国经济自身的通胀回升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边际上的收紧预期将逐渐加强,或逐步改善市场对于货币信用的预期——虽然疲弱的经济增长和边际改善的央行信用将继续影响市场对于黄金的偏好。
投资愿望较强 黄金仍具配置价值
图为TED利差显示美元流动性收紧
投资愿望较强 黄金仍具配置价值
黄金依然是资产配置的良好选择,从资产组合角度来看,黄金资产的加入将平滑整体组合的波动性。从全球人均黄金持有量来看,目前依然处于低位,作为家庭资产依然存在很大增长潜力。随着全球债务的逐步出清,全球经济的触底预期将逐步推动黄金的消费需求回升,而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再平衡,经济的再金融化对于黄金的资产配置将展开新一轮的助推“攻势”。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