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铜价尽显“猴性” 暴涨暴跌是何因?

2016年07月22日 9:14 28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作者:

  回顾2016年来的铜价走势,其中的长阳线、长阴线、大阳棒、大阴棒、“过山车”行情频现,不得不说句相较往年,今年铜价确实走得“猴急猴急”!
  为何今年铜价尽显“猴性”?SMM认为,今年铜价区间内频繁过山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资金不愿流向实体投资 转向房地产及商品市场
  a. M1和M2剪刀差扩大
  2015年10月以来,M1增速不断走高,但M2增速总体持稳,M2与M1的剪刀差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年6月,M1余额为44.4万亿元,其中只有6.3万亿元左右为流通货币,企业的活期存款占M1的绝大多数,这说明,大量货币流向企业,但企业并没有进行再投资,而是把大量的钱留在活期存款账户上。这是我国20年来第一次出现的情况。
  b.实体经济投资下降 工业投资下滑尤为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下滑态势。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2015年1-6月的11.4%下滑为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1%,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9%,而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仅同比增长4.2%。数据来看,工业投资呈现严重迟滞现象。
  C.“负利率”下存款等于贬值 资金寻找突破口
  中国的CPI将近2%,一年期存款利率1.5%,等于是负利率状态。相对于物价的上涨,一年期存款额实际上是在相对贬值。而在这么低的利率下企业活期存款占比较仍高,说明企业对实体投资并不看好。目前市场不缺乏资金,缺的是市场看好的、高回报率的投资项目。
  当然,巨量沉淀资金并不会一直躺在银行不动,企业和投资者需要寻找突破口,于是房地产成为最佳选项,也是我们惯用的避险和升值手段。此外,资金也涌进虚拟资产进行保值和投机。
  2016年上半年,中国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房价经历一轮让人目瞪口呆的暴涨,其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房屋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数据均同比大幅拉升。随着楼市的回暖,国内商品市场人气也出现相应的提振,部分资金也借机涌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
  2、周边商品多数大涨 铜价成价格洼地有补涨需求
  上半年金属期货普遍出现大幅反弹,其中上期所螺纹钢、锡、锌期货指数涨幅均在20%以上,铝、镍指数也分别涨14.1%、6.69%,仅铜、铅表现出“拖后腿”行情。
  当周边金属大涨后,铜价成为价格洼地,因沪铅成交量低难引资金关注,故铜成为资金轮动下的目标。
  3、人民币贬值力挺国内铜价
  自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大幅贬值支撑国内铜价,令沪伦铜价比值拉大。
  4、国际风险事件频现 加大宏观面不确定性
  今年国际宏观事件错综复杂,美联储宣布开启加息周期,在去年12月第一次加息后,英国发起脱欧公投,一场脱欧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担忧及全球宽松加码的预期燃起,美国加息的进度也因此受到质疑。此外,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及货币、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也让市场处于茫然期。铜价随着一系列的担忧、预期、不确定大幅震荡。
  5、基本面疲弱涛声依旧
  虽然去年11月国内十家大型铜冶炼企业达成协议进行减产,但据SMM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内累计铜产量仍同比增加7.5%至380.7万吨。而上半年国内的铜下游消费虽未有市场想象的悲观,但总体也未有明显的改善。
  从全球铜库存总量来看,6月底LME +COMEX+SHEF+保税区的铜库存约100万吨,而年初总量约为87.5万吨,上半年全球铜库存总量及国内铜库存总量均在增加。

  综述:缺少基本面的支持 宏观面的推涨缺乏安全感
  综合来看,上半年宏观风险事件带来铜价的摇摆不定,而资金面的蓄势待投机心理苦于基本面不给力,只能阶段性进行投机,速战速决策略促使铜价波动加剧,形成“猴急”行情。
  从上半年走势看,沪铜仍未反弹脱离2011年来的下行通道,且在资金面与基本面的矛盾对抗中,上半年铜价处于34800-39100元/吨的区间大震荡中,34800元/吨一线在空头屡攻不破下成为坚固的底部支撑位。而缺乏基本面支撑、上方保值资金压力较大,且暂时没有更多宏观面刺激下,上方39100元/吨一线也成为重要压力位,令多头不敢义无反顾加仓强势上攻。
  下半年若无更为强劲的宏观面消息刺激,铜价或难摆脱大的震荡区间,铜基本面与宏观面或继续纠结,在市场的投机性操作中,铜价料仍将维持宽幅震荡态势。
  在此,我们不得不提醒一句, 资金不愿流入实体企业而是涌入虚拟资产甚至进行投机博取高额回报的现象应值得市场反思,一个国家的经济终究是靠实体经济来长久支撑,如何将资金再次引流回实体业并振兴实体经济,才是带动整个商品市场需求及推动商品价格可持续健康走强的最大动力。

责任编辑:李铮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