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巧借期货市场去库存去产能

2016年07月21日 10:20 235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在降成本、去库存、去产能等方面,期货市场为推进传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着积极作用,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成为不少企业重要的经营方式,由于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强于现货市场,一些企业通过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降低了库存成本。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在发现价格、管理风险以及促进经济转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期货市场如何更进一步地服务于有色等传统行业?

  建立“虚拟库存”降成本
  “虚拟库存就是企业将一定量的储备库存建立在期货市场上,通过在期货市场上买入一定数量的远期合约代替部分现货市场上的实际采购和库存。”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曹颖表示。
  由于期货市场采用的是保证金交易,通常只收取交易总额的5%至15%的保证金,建立虚拟库存能只需用少量的资金就能起到实体存货的效果,不但减少了购买原材料所占用的资金,而且还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
  此外,由于期货市场的流动性相对于现货市场较强,虚拟库存的建立或者取消非常容易和方便,这有助于企业灵活调节库存。“企业可积极采购现货,什么时候现货库存增加了,就在期货市场卖出平仓同等数量的多头头寸,尽量使期货的盈利来弥补现货库存增加的亏损。”曹颖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不少有色金属企业正在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矿山”。江西铜业集团副总经理吴育能表示,现在很多下游铜加工企业,已经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的精铜原料库存,以压低实物精铜原料库存,从而降低资金占用和成本。

  根据价格信号去产能
  “在去产能过程中,很多企业需要考虑一些问题,如减产多少合适?原料和产品的未来供需情况如何?由于期货市场能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真实的供给和需求的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因此期货价格成为了一个有效的价格参考信号。”某资源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8538家规模以上有色行业亏损面为27%,超过了1/4。其中铜矿采选亏损面积达40%。
  “国内有色行业,尤其是铜行业的现货贸易常用的两种作价模式均以期货为基准,分别以期货均价和期货盘面点价的方式来确定购销基准价格,期货市场对生产经营者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吴育能表示,今年初国内铜冶炼企业决定联合减产35万吨精炼铜;若价格继续承压,不排除进一步削减亏损产量。
  尽管已有传统行业企业积极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但据记者了解,无论是从参与企业数量上,还是利用套保规模上,目前做得都远远不够。期货市场是个专业性较强、风险较高的市场,在给企业做套保时,需要既懂现货产业,又懂期货操作的人才,但不少企业在这方面的人员配置严重不足,而且,一些企业负责人对利用期市套保的意识不强、了解甚少。此外,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相关政策对国企利用期市套保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许多企业参与套保的意愿也不够。

责任编辑:李铮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