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多头盛宴结束了吗?
2016年05月06日 9:14 6534次浏览 来源: 中粮期货工业品部 分类: 期货
近期商品市场成交火爆,大量资金涌入期货市场,资本的力量将煤焦钢作为首选目标,造成黑色板块行情剧烈波动。5月份前后,商品期货交易所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防范过渡炒作风险,直接导致了资金开始大幅流出黑色市场,而与此同时九州注册成为了新的资金关注点。铝市场由于基本面向好,更成为了资金进入的首选。资金的进入加剧了铝市场的波动,使铝价在近期走出了一个迅速攀升,又急剧回落的行情。
铝
近期铝市场波动较大,使原本较为一致的市场观点开始逐步出现分歧,这次我们主要把视角放在铝价的拐点何时会出现上。下面我们列举几个可能出现拐点的因素。
多空资金何时撤出
资金流向是决定商品价格重要因素之一,多空方撤出资金的时候就是拐点出现的时候。我们来分析下多空方的构成,按交易所公布的仓单排名来看,空头的主力为企业套保盘,对这些企业而言价格的上涨对它们是有利的,现货的盈利可以不断补贴相对小额的期货亏损,相较而言几十块的移仓成本并不多,现金流比较充裕。多方资金多大部分是投机资金、贸易商和终端消费。现在的期限结构使得多头资金进入交割月的意愿不强,需要提前平仓或者移仓,而把远期价格打至贴水,更是需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后期密切关注市场总体成交情况和成交持仓比,如果成交持仓比持续下降说明投机资金开始快速离场,市场拐点可能出现,铝价很有可能将面临下跌行情。
行业毛利率
按照目前原料成本计算,当前铝行业基本处于盈利状态,平均毛利率大致在10%左右。这引发了市场对铝厂复产的预期,但以现在的数据来看企业复产并不积极,这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1)冶炼厂在经过去年的暴跌后,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场,只有当价格长期稳定在一个盈利水平时,企业才会大规模开始复产。
2)复产需要高昂的重启成本,银行严控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贷款,对行业内已有贷款的企业进压力测试,减少贷款额度。这也使得行业中民企获得贷款难度加大,难以重启产能。
但如果铝价长时间维持在高点,复产将不可避免,如果大批冶炼厂开始复产,氧化铝的需求和价格将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后期持续关注氧化铝价格走势和需求变化。
成本方面
近期随着西北地区重新商谈优惠电价,氧化铝还未随着电解铝价格有明显的增长,未来还有上涨预期,这也使市场有了生产成本上移的舆论。首先优惠电价的事确实可能性很大,据我们向西北地区某铝厂了解,只有去年四季度的时候实行了优惠电价,今年一月开始电价又恢复到了3毛以上,这确实造成了当地生产成本的提高。但是我们现在来看,青海和甘肃两地未来都不会在电解铝方面有大的发展,未来内蒙、贵州等地才是电解铝新的产能投放集中地,据我们了解这些地区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给予的电价优惠是很可观的,用电成本较很多地区自发电成本都低廉。氧化铝方面, 中国1季度氧化铝产量为1435万吨,去年同期为1397万吨,同比增长2.7%。净进口量为122万吨,同比增长32%。总供应量为1556万吨,同比增长4.5%。电解铝产量733万吨,折算成氧化铝需求为1420万吨,非铝行业需求约为50万吨,总需求量为1470万吨,一季度供应仍存在80余万吨过剩。供不应求的情况暂时不会发生,随着铝价上涨势头等到遏制,氧化铝后期继续上涨的动力在下降。总体而言,短期内电解铝生产成本可能略有增高,但中长期来看,重心下移态势还将持续。
供需关系
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共生产电解铝734万吨,同比减少2%,供应量略有减少,但看单月数据三月份铝锭产量为26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7%,重回上升态势。从氧化铝价格上涨势头趋缓可以看出,电解铝产量暂时还未有爆发般的增长。需求端,房地产作为铝最大的下游需求端近期表现抢眼,带动了家电、汽车表现也在去年同期标准之上,同时也促进了下游铝材产量的提高。基本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库存的继续下降很好的体现出了这一点。截止5月5日,国内五地库存总计为61.3万吨,较上周继续下降1.2万吨。短时间的供应偏紧,对铝价形成了很好的支撑,后续持续关注企业新增复产情况和需求端数据的变动。
结论
短期内,铝价在现货偏紧的支撑下,短期内或将保持震荡态势。后期随着新增、复产情况的出现,多头资金的退出,铝价重回弱势的概率很大。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