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的投机狂潮

2016年05月03日 10:26 426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作者:

222  在今年年初,西方大宗商品交易商知道,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原材料消费国,将在市场方向上扮演决定性角色。他们当时不知道的是,驱动价格的不仅是中国经济前景,还有中国投资者。


  在过去一个月里,一种近乎疯狂的氛围笼罩了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一群短线交易者和渴求收益的财富管理公司涌入这个监管较轻的市场,常常制造惊人的结果。
  铁矿石等一些大宗商品期货的日交易额大幅飙升,有时甚至会超过中国年度进口额。上海钢铁期货在上周某一天的交易额超过了中国股市的总成交额。
  此番交易飙升与去年股市暴跌前的情形如出一辙,令中国各大期货交易所警铃大作,它们迅速采取行动,提高期货合约的交易手续费和保证金标准,试图为投机热降温。
  尽管这种做法消除了一些价格泡沫,但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会吓阻新的投资者群体进入,后者在去年推行严厉法规之后从股市转战而来。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希望让中国进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中心,并用人民币为大宗商品定价和结算。
  所有这些可能对原材料定价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而且有可能推升作为全球经济基石的大宗商品的价格。
  花旗(Citi)分析师在本周的一篇报告中表示:“鉴于中国期货市场监管要少得多,从而对可能是全球投机性最强的投资者的保护也要低得多,这种(交易量的)增加对全球大宗商品定价造成了多重风险。”
  西方监管机构多年来一直在应对大宗商品的金融化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还出台了仓位限制措施。美联储(Fed)前主席艾伦 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表示,2007年末至2008年初油价的快速上涨是投机造成的——当时油价达到了每桶145美元。中国只是刚开始应对这些问题。
  当去年年初以上海混沌投资公司(Shanghai Chaos)为首的一群对冲基金做空铜的时候,西方大宗商品交易商对中国投资者的实力感到震惊。
  但这次的投机兴趣来自主流领域,财富管理公司和散户投资者纷纷涌入上海期货交易所(Shanghai Futures ExchanGE)等国内交易所。
  大宗商品投机兴趣上升的诱因,可以追溯至中国政策制定者今年为提振经济和人民币汇率而主导的信贷激增。
  这导致建筑活动增长,并激发投资者设法押注中国经济的兴趣。
  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分析师表示:“就我们看来,这只是轮到大宗商品期货了,因为其他市场的上升空间看起来相当有限,同时与2011年的峰值水平相比,许多原材料的价格在最近这波反弹之前下跌了逾70%。”
  HFZ的投资组合经理斯科特 霍巴特(Scott Hobart)表示,显然大宗商品的新参与者显著增加了,而交易量飙升的规模和范围表明,他们正在不熟悉的市场配置资本。“他们明显对短期交易和短期风险有急切的胃口”。HFZ在中国和全球开展大宗商品交易。
  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驻香港的中国市场研究总监洛根 莱特(Logan Wright)表示,其中一些资本可能来自中国各银行销售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他补充称,负责资金投资的第三方金融机构被迫采取投机策略,为这些银行渠道的投资者实现目标回报率。
  在过去一年里,中国国内债券市场遭受国有企业或者国有参股企业违约的冲击——在中国债市,投资者多年来一直以为,中国政府将永远不会允许出现违约。
  这削弱了债券投资的吸引力。同样中国股市也在过去一年下跌逾30%。
  此次投机狂热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金融市场。经历了6年的下跌以后,钢价今年上涨了50%。钢价上涨促使中国的钢厂重启生产或者增加产量,而全球还在艰难应对钢铁过剩问题。
  世界可能不得不适应定价权转向东方,以及由此导致的波动性加大。中国的大宗商品交易所正寻求向外国交易商开放,预计上海将在今年推出国际原油期货合约。


  尼尔 休姆(Neil Hume)和戴维 谢泼德(DaVid Sheppard)补充报道译者/邹策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