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上攻 “锌”高可期
2016年04月26日 9:37 366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期货 作者: 中信期货 郑琼香
3月份以来,国内外锌价呈现高位震荡态势,但波动较为剧烈。3月初,国内外锌价分别创出14745元/吨和1860美元/吨的高点,之后两度再次上攻,尽管伦锌有所攀高,但整体均未能有效突破3月初高点。4月13日以来,锌价再度发力,国内外锌价放量强势上扬,沪锌指数和伦锌分别攀高至15310元/吨和1917美元/吨,创出2015年8月以来的新高。
3月宏观数据良好
带动市场情绪好转
近期锌价再度走强,并创出新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所推动。
首先,国内3月宏观数据预期及实际表现良好,提振市场情绪明显改善。4月11日,国内宏观数据密集公布,包括国内3月通胀数据,3月进出口数据,一季度GDP数据等。数据预期回暖,实际公布结果也基本符合预期,带动整体市场人气回暖,加上近期黑色系期货价格大幅大涨,原油价格一度显著拉升,推动多头资金也追捧有色金属中的锌品种,4月12日以来,沪锌主力和次主力以及伦锌量仓均明显增加。
其次,从近期锌基本面来看,也有一些配合因素。
一是现货跟涨态势良好,显示价格受认可度提升。从上海物贸锌现货价相对沪锌期三价格的贴水幅度来看,近一周维持在35元~115元/吨的范围内,较前期扩大幅度不明显。
二是近期国内锌锭维持去库存趋势,终端消费环比改善尚可。根据我的有色网数据显示,至4月18日,国内主要地区的锌锭社会库存(包括上海、广东、天津和山东地区)为37.68万吨,较3月初43.46万吨的高点已逐渐回落。可见传统旺季下,国内锌锭呈现去库存态势。
终端消费方面,3月份汽车产销和房地产等下游数据回暖,终端对国内镀锌消费拉动有所回升。此外,据了解,去年年底冷轧锌出口需求较好,带动供应迅速回升,但今年冷轧出口需求转弱,镀锌消费抬升,部分天津和华东企业将冷轧进一步镀锌加工成镀锌板材,从而推升锌消费。从国内部分钢企月度生产镀锌计划量来看,今年2月份以来,镀锌量环比持续回升,至4月份提高至139.2万吨,处于历史相对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140.95万吨的生产计划量基本相当。
根据SMM调研数据显示,3月份国内镀锌、压铸锌和氧化锌开工率分别大幅提高至92.2%、62.8%、55.8%,较2月份42.9%、24.8%和35.8%的开工率,均明显回升,显示3月旺季回升较为明显。其中,部分镀锌企业有扩产现象,从而推高镀锌的开工率。
三是4月份锌冶炼企业检修略有增加。4月份锌冶炼检修企业包括蒙自矿冶公司、紫金矿业、西部矿业和豫光金铅等,这些企业为正常的检修行为,4月整体检修影响量环比高于3月。但对于锌来说,在市场情绪好转时,市场大幅做多的原因更主要是基于国外锌矿供应持续收紧的趋势。若嘉能可公司等矿企持续不复产,2017年年初全球锌矿供应出现短缺的可能性较大。
短期锌市场仍需关注一些不利因素
需注意的是,当下锌市场尚存一些不利因素。
一方面,下游消费主要表现为传统旺季中环比的改善,但同比仍然未见明显增长。表现在锌锭去库存方面,3月份以来,国内锌锭呈现去库存态势,且4月上旬略有加快,但目前库存水平仍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根据我的有色网数据,至4月18日,国内锌锭社会库存为37.68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27.64万吨。根据亚洲金属网数据,3月底国内主要锌冶炼企业库存为11.85万吨,也高于去年3月底的9.94万吨。
另一方面,国外锌矿供应的收紧,暂时并未影响到国内锌锭的生产。根据SMM统计调研显示,3月份国内锌冶炼厂开工率为73.8%,环比2月份回升了5.55%。随着锌价的进一步上涨,不排除锌冶炼企业开工意愿的进一步抬升,所以,尽管4月份锌企业检修有所增加,但4月份整体锌开工率仍有望小幅回升。据了解,祥云飞龙、宝徽实业等锌冶炼企业均计划提高4月锌冶炼产出。
此外,近期锌现货价跟涨态势较好,但更多为贸易商与贸易商间的交易,下游畏高情绪较浓,谨慎观望情绪增加。
综上所述,在国外锌矿供应持续收紧的大背景下,3月份以来国内锌终端消费改善回升,短期锌现货跟涨,加上资金的积极配合。预计近期锌价将蓄势高位震荡,并有望进一步走高,关注国内外锌价于上方15500元~15800元/吨和1950美元~2000美元/吨的压力位表现,并重点关注锌期货上量仓的配合情况。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