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钨价多变 源头仍需治理

2003年08月15日 9:52 134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辛平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钨市场价格变化频繁,源头治理不能松懈。 去年四季度后,出口钨品价格随着国外对中国钨品需求恢复而缓慢上升,今年一季度APT价格一度上升到70美元/吨度,钨铁达到7美元。今年初,国内钨精矿价格也同时攀升,3月份黑钨精矿已上升至2.6万元/吨。但4月下旬后,钨精矿价格又一次下落,目前黑钨精矿已跌至2.4万元/吨左右。 回顾近年钨市场,钨品价格变化越来越频繁。2000年10月24日国务院批准的三部委523号文件下发后,政府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如改革钨品出口体制、控制出口总量、公布钨品出口企业名单、公布出口钨品供货企业名单等。受此影响,2001年上半年出口钨品价格明显上升,APT涨至90美元以上,国内钨精矿价格也上升至2.63万元/吨。价格上升,促使钨精矿产量增加,加上由于APT出口价格和国内钨精矿价格的巨额差价引发了大量走私,2001年下半年后,钨品价格下滑,国内钨精矿价格回落到2.05~2.1万元/吨,12月APT出口价格跌至60美元/吨度左右。这种状况只继续了一年多,2002年四季度后,价格又现复苏,钨精矿供应一度紧张。现在又一次回落,近两次价格升降波峰间隔时间仅一年多。从1997年初至2003年5年多来,国内钨精矿价格已有4次升降,升降频率为1次/1.25年。   分析近年来钨市场价格升降情况,可以发现以下特点:第一是频率,从1992年至1997年6年间国内钨精矿价格只有两次价格升降,平均1次/3年,而现在是1次/1.25年,显然是近年来变化更为频繁。第二,1992~1996年国内钨精矿价格最低降到过1.68万元/吨,但近年波底在逐次升高,2000年波底为1.8万元/吨,2002年波底为1.9万元/吨,预计这次波底不会降到2万元/吨以下。   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国际市场对钨的需求一直比较稳定,而国内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钢铁、汽车、基础、建材、电子等工业的发展,对钨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由于国内对钨业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我国黑钨资源的逐渐减少,使我国钨工业对钨精矿原料的供需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供大于求的矛盾仍未解决,但这种矛盾的尖锐性已大为降低。   分析近期国内钨市场的变化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钨精矿供需平衡已是非常脆弱。2002年上半年国外消化2001年的大量走私钨品,需求不旺,下半年恢复需求。从9月开始,每月出口钨品量达2000吨以上,国内钨品出口企业2002年度的出口配额又必须在2003年2月底前使用完,从2002年11月到2003年2月,4个月出口钨品(不包括混合料、硬质合金)8434.7吨,平均每月2108.7吨。2003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钨品6112.1吨,较上年同期增加73.8%。出口量的增加,使国内钨精矿供应量一度发生紧张,供小于求,价格逐月上升。从2002年11月到2003年4月的半年间,我国已经出口钨品12417.8万吨,按近5年平均年出口量22293.6吨计算,已完成55.7%,超过近5年平均水平了。5月份开始,国外需求减弱,出口量减少,但国内钨精矿产量却反而增加。据统计,2003年1~4月全国钨精矿产量17465吨,较上年同期增加9.3%。供大于求,价格下降。近5年来,我国钨精矿供应量一直在7~8万吨,供应量大,出口价格就低,钨精矿价格低,国外钨矿山产量也因生产成本过大而减少,反过来又促进我国低价钨精矿产量增加,浪费了我国宝贵的钨资源,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使国内外钨市场多年处于供大于求的恶性循环中。   2002年和2003年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全国钨精矿总量控制指标是4.3万吨左右,加上不在控制指标内的其它金属矿综合利用回收的钨精矿量也不会超过5万吨,因此解决供需矛盾的惟一办法还是源头-钨矿开采的综合治理。国内钨企业应团结一致,配合国土资源部,加强自身行业自律,将钨矿山的综合治理更深入地开展下去。建议政府继续加强对地方矿管部门的督查,加强对公布了名单的矿山总量控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处理,关闭小选冶企业,重点处理乱采滥挖的典型事件等。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