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果创造了大效益
——金川集团职工技术创新实现和谐共赢
2016年04月12日 9:14 598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新技术
16.6万多人次,这是金川集团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自开办以来所创下的参观者纪录。
自2004年以来,金川集团公司已成功举办7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览,有2800多项成果参加了展览,对1000多项成果进行了奖励,98%以上的成果在生产中得到转化应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0.1亿元。
“这些创新成果都出自生产一线职工之手,职工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碰到的难题,这些小发明、小创造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很不错!”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对这些由生产一线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涌现出创新的活力频频表示赞赏:“小成果创造了大效益。”
“十二五”期间,金川集团公司共完成职工技术创新成果4896项,先进操作法376项,合理化建议9839条,有48项创新成果在全国、甘肃省及海峡两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全国发明展等评选中获奖。2008年以来,公司专利申请数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截至目前,公司共申请专利2004项,获得授权1556项,拥有专利1883项,其中发明专利187项,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285项,主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项。
走出去,提升技术竞争力
如此众多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躲在深闺无人识”,岂不可惜?
“我们要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整合创新,通过走出去,提升公司的技术竞争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金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志强这样说。
2013年12月16日“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集成营销实施方案”通过公司审议,镍钴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技术集成营销的平台和管理机构,牵头组建技术集成营销团队,正式启动技术集成与营销工作,主要是将公司多年的技术积淀,按不同专业、领域集成创新为独有技术包,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研究;通过营销手段,对外承接业务,进行市场化运作,为集团公司创造高附加值利润。
2015年,镍钴研究设计院又成立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工作室,将技术人员创新和操作人员创新更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通过技术集成营销这个平台,使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也实现了市场化的运作。它通过征集公司各二级单位技术难题,寻求解决方案,并对解决方案进行转化和技术提升,从而形成可进行推广和销售的产品或技术包,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创新技术、加工技术、成果应用、销售信息等资源共享,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果共享及成果销售等形成一条龙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出一条成果转化渠道,进而促进了创新成果在公司内和公司外的推广应用。
在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院长李娟看来,“创新不是一种珍藏,如果束之高阁,再好的创新成果也会消弭于无形。而技术集成营销也并不神秘,我们就是要通过技术集成营销,丰富行业内的技术供给,按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研究,通过营销手段,对外承接业务,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与技术集成营销强强联合,为集团公司创造高附加值利润。”
2014年,对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技术集成管理部经理黄晓元而言,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分水岭”,他从一名多年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兵”转型为公司技术营销团队的一名“新兵”。
“刚接手这项工作的时候,心里真没底。”黄晓元这样说,“我们只能从头学起,先是制定和熟悉制度,到公司各单位及时了解情况,梳理技术包,与管理团队一起,逐步建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库,以作为‘精准营销’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依据。”
为此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组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对公司2013年以来的845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分类整理,从中筛选出了推广价值较高的55项,其中装置类18项,工具类20项,工艺类17项。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又该如何推广呢?
体现技术服务的针对性
“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这是我们一直以来考虑的问题。”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王锐说,“过去我们考虑技术研发,一项研发工作结束了,就认为创新任务完成了,以后的事就不再考虑了。但从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需要看,从形成技术包进行推广来看,这样就很不够了……”
“要想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就必须根据不同企业需求,为其量身定做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方案,真正体现出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因为客户的需求是技术创新成果推广的起点和终点,只有符合需求的技术创新成果才是有生命力。”公司高级工程师吴鹏云这样说。
2015年,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有一台沉降电炉正在运行,由于技术和操作原因,现有的沉降电炉有效容积不断缩小,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也相应大幅提高。为此,五鑫铜业请求金川集团公司为该沉降电炉运行提供技术指导,尽量避免或减少炉渣粘结等原因造成的炉窑有效容积减小的可能,为该炉制定合理的操作运行技术方案。公司基于各项技术服务工作的内在技术含量和质量技术风险等因素,对各项现场技术服务工作进行了综合评估报价,决定由镍钴研究院牵头,组织铜冶炼厂两名技术人员赴五鑫铜业开炉,经过约30天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新疆五鑫铜业有限公司沉降电炉开炉技术服务合同,受到了用户的好评,又与其续约签署二、三期服务合同。
公司对承担该项目的相关参与人员进行了奖励,奖励总金额达30余万元。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不仅使相关科研机构、单位和管理、工程技术人员、一线职工发挥出了他们的技术优势,同时也实现了对外创收,为公司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过去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今天当我们真正走出去后,才看到了自身的差距……”镍钴研究院副院长王剑锋说,“与中国恩菲、中国瑞林等很多成熟的公司相比,我们的技术集成营销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市场的竞争力比较薄弱,我们通过对推广成果进一步的调研、梳理、总结、提炼后发现,公司目前现有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是针对内部具体生产问题的一些小改小革,适应性单一,彼此之间的互联升级较为困难,推广应用还有很大的难度。因此下一步我们要加大技术成果的转化力度,避开锋芒,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借助一带一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从一些小企业、小矿山做起,走出一条具有金川特色的技术集成营销道路。”
截至2016年3月,金川集团镍钴院公司共承担技术集成营销项目147项,签订收入合同金额约1.12亿元,其中集团公司外部市场4000多万元。工作地域范围包括国际市场缅甸,国内市场新疆、内蒙古等11个地区,业务涉及矿山勘查测量、选矿研究、冶炼技术服务、设计咨询、自控服务及矿物检测等多个专业领域。其中与铜冶炼厂、机械制造公司、检修分公司共同开展的《包头华鼎转炉EPC》、《新疆五鑫铜业转炉及电解系统技术服务》、《河南豫光金铅两台阳极炉砌筑》等项目技术质量及服务质量受用户好评。
目前,面对压力和挑战,镍钴研究院的营销人员,坚信集腋成裘的道理,他们不以项目小而不为,不以利润薄而无视。他们相信,通过技术集成营销这个平台,将会有更多的职工创新成果走出“深闺”,与经济对接,真正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共赢。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