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创新必须进行产学研深度结合
访高性能钨基复合材料及应用的第一完成人、中南大学教授范景莲
2016年01月12日 9:16 563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新技术 作者: 李幼玲
2015年是我国科技界喜报频传的一年,对于有色行业,这一年也收获颇丰,行业9项成果获得奖项。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范景莲教授,她是高性能钨基复合材料及应用的第一完成人,该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
范景莲说,像欧、美等发达国家,10年前,甚至在200多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他们就不断在从事科技创新工作。我们国家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末才有了科技创新的理念,在此之前,我们更多的是挖掘资源,比如有色冶金行业主要是以开采资源为主,对材料深度加工研发较少;稀土及钨、钼等行业更是以“资源大国”来展示“风采”。当前资源日渐匮乏,如果不深度挖掘科学技术,资源终将枯竭。
如何科学开采,最大限度利用资源,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去保护环境,如何让资源可持续利用,不能再走先发展再治理的弯路,坚决把环境污染、乱挖乱采现象作为首要任务来治理。美国在19世纪初走过的路,我们国家现正在走,就像当年洛杉矶的雾霾、英国的雾霾,我们现正在经历……当前,中国做为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去总结重蹈覆辙的原因。
她强调,在如何深度利用资源方面,我们真正拿得出手的东西并不多,大多时候是用资源去维持……当污染越来越严重,资源卖到国外却越来越多,这样的恶性循环,会导致我们国家的资源最终枯竭。就拿难熔金属钨和钼来说,它们作为战略物资是不可再生的,美国、日本都在以近似于“掠夺”方式,在挖掘中国的矿产资源,而美国拥有丰富的地下矿产钨钼资源却不去开采,他们就要从中国去开采,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国家还不重视资源领域的保护,还漫无边际去兜售自己的资源,将会给子孙后代造成无穷祸患。
范景莲表示,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不论是有色金属企业,还是难熔钨钼金属企业,都没有与高校形成良好的合作。我们以前强调产学研合作,但是产学研仅仅停留在表面,不是深层次上的合作。而在深度产学研方面,我们要突出原始创新,跟随别人的脚步可以有,但不能强调以它为主导,一味跟随,永远难以超越。而原创,必须要进行深度合作,必须朝着高深加工方向去努力,争取最小限度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创造价值,就是用原始创新去创造价值。
她说,对于企业和高校,创新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产业化,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深度合作彰显重要,这就要本着一种诚信之外,还要有机制,比如如何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如何让他们的成果得到转化,如何让他们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等。目前我们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科技成果创新方面,还缺少一些保护的政策,导致很多成果没有得到应用,也就不会转换为经济效益。
范景莲认为,科技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表现,要经过深层次、长时间、多方位的积累沉淀才有可能完成。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导致的结果是成功的人是极少数,失败的是大多数。不是每个人都能搞创新,也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会搞科技创新,它应该是一种学习、沉淀、积累的过程。而沉淀下来的东西通过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再去研究创新转化的时候,国家应该给予一些更好的机制,这样就能促使创新成果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随之就会带动新的产业。相反,缺少有效的机制,将会促使一部分团队和个人采用模仿,或者“盗版”,或者急功近利,所以能否提供一个创新成果的转化平台尤为重要。
谈及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她说,这个发明是通过十几年的科研积累,属于原始创新,是一个纳米原位复合,是细晶钨基合金材料,融汇了化学、物理、材料、力学等方面发明的新材料。她表示,在创新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学校给予大力支持,没有她和团队17年的不懈努力和追求,这一梦想是难以实现的。
谈起该发明奖对行业的影响,以及对行业科技人才的借鉴作用,她说首先应该是需求牵引,她回忆当时提到纳米复合基数的时候,导师黄伯云校长一直想让她从事这方面的科研工作。范景莲查阅了很多的资料,认为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再去研发,的确没有什么可挖掘,于是她的博士论文提出了要创新。如何去创新?她深知,创新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走别人的老路,必须付诸行动。从湖南到北京,特别是北京图书馆,已经成了她查阅资料的大本营,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一篇文章吸引了她的眼球,文章提到了细晶,是用传统的方法通过轧制、锻造、合金化,能够使细晶变细。当时,范景莲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从原始粉末去进行研发,于是她提出了纳米原位复合的创新概念。
至今,她仍清楚地记得1996年到1997年提出这个方向的时候,遭遇了很多人的不理解,因为没有经验可借鉴,得到很多人质疑,他们认为这个创新难以行通。甚至有人叫她纳米范或者范纳米。在顶着质疑的情况下,倔强的她非但没有却步,而是坚信只要坚持创新,一切皆有可能。当时第一目标就是要把纳米复合粉末做成,到1999年,通过近5年攻关之路,值得欣慰的是终于把纳米原位复合化粉末研究成功了,但是烧结出来的材料性能始终不达标,因为做粉沫不是关键点,最终要得出来的是材料。
范景莲没有灰心丧气,经研究发现纳米复合之后,材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对此她每天都在实验室反复求证,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终于有一天曙光出现了,当材料有了一点点性能的时候,她和团队都露出了幸福的微笑。紧接着,材料的性能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性能逐渐改良,这时范景莲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让材料走出实验室。目前这个项目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挖掘,进入更大的应用,或在很多领域进一步推广,比如核能、电子信息、航天领域,同时这个技术也引发了超高温技术,特别是超高温这块有个维纳复合用非金属影响金属方面的新材料,取得了一个突破,这个材料解决了我们国家目前很棘手的技术问题。她总结,正是在这种一步步的需求牵引下,她的项目才不断向前发展。
谈起自己的团队时,范景莲很自豪,她说团队年轻实干,都是由博士组成,大伙儿非常具有研发合力,很有吃苦耐劳的钻研精神。另外,对于团队创新培养,她提出,中国目前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国家,应该将创新体现在创造价值方面,不应该过多用论文、用影响因子来体现。因为很多情况下,发表了很多论文,结果没有一个转化为科技成果,没有做到让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而力求改变过去侧重对论文的影响因子,并非全盘否定论文不需要,而是真正的论文做完后要强调转化,不然它只能停滞在实验室或展览室里。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