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提供高品质金属加工气体解决方案

焊接/切割气体解决方案高效、高质、高回报

2015年12月24日 9:2 527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技术   作者:

  随着“工业4.0”概念和“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推出,中国的工业制造也将加速产业升级的步伐。其中,高品质的金属部件和产品加工水平将决定产业升级的高度。而作为基本工艺的焊接/切割水平对于金属成品的品质更起着关键作用。全球领先的综合性气体和工程公司——林德集团,致力于将满足不同行业需求的焊接/切割气体解决方案引入中国,提供从标准化到定制化的多种服务,有效提高焊接与切割的效率,成就高品质的金属加工件。林德在为用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投资价值的同时,助力中国的基础设施、汽车及船舶制造业等核心产业走向广阔未来。
  专业的焊接保护气创造“高品质+高收益”
  焊接是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制造工艺。焊接的质量表现为焊缝宽度、均匀程度、表面缺陷等指标。在气体保护焊中,选对焊接保护气体不但可以提高焊缝质量,减少焊缝加热作用带宽度,更可以避免材质氧化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面对不断扩大且细分的中国焊接市场,林德针对不同焊接材质,推出了一系列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焊接保护气解决方案,不但能够提高金属加工的品质,更能够通过节省工序或耗材的方式,为客户降低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在选择焊接保护气的工艺和方案时,材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林德推出的科焊刚CORGON 保护气,主要针对碳钢和镀锌板。在这一类焊接方式中,飞溅形成、熔深轮廓、烟尘形成、焊接速度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品质。科焊刚CORGON 的优势在于能有效减少飞溅,焊缝平滑、强度提升,并通过节省可贵的焊丝和清理时间为客户创造价值。
  为高品质金属加工用户提供领先气体解决方案
  林德高焊刚CRONIGON
  气体解决方案则是针对不锈钢焊接。2014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达到217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超过一半,不锈钢焊接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采用高焊刚CRONIGON 气体,焊接过程中几乎没有飞溅、表面氧化较低、焊缝平滑,省却了焊后采用化学酸洗的必要性,为客户节省了时间和资金上的投入成本。
  除了用途广泛的铁基材料,还有铝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发电和石化行业等领域的非铁基材料。林德推出的万焊刚VARIGON 解决方案就是针对这些材料的保护利器。由于它们很容易氧化,且对于水气以及焊缝中的杂质非常敏感,而万焊刚VARIGON 恰好能有效抑制这些影响焊接品质的因素,使非铁基材料得到完美的焊接效果,并能为客户节约预热的费用和时间。
  领先的激光切割方案为“中国制造”加分
  在金属切割领域,激光切割作为一种柔性加工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热变形小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在过去十年中发展迅速并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激光切割在高要求的板材加工中优势尤为明显,林德领先的LASERLINE 气体解决方案,创造最高纯度标准的超低温氮气、氧气,减少激光切割中由气体杂质所产生的氧化作用、不锈钢切割面变色,避免切割质量和速度的下降,防止污染聚焦镜片。这一方案确保了激光切割的最佳性能,并提升了切割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正是由于这些综合优势,林德的LASERLINE 激光切割气体解决方案正在广泛为中国用户所采用,上海电器厂实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隶属上电控股集团,是中国防爆电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船舶工业标准化工作促进会成员及军工企业。其采用了林德提供的LASERLINE 气体解决方案进行冷轧钢板和不锈钢板的加工,超高纯度的气体不但提供了切割效率,显著减少了切割面的氧化及不锈钢变色等问题,增强了工件的耐腐蚀性,其生产的电控柜不但品质一流,且使用寿命更长。对此,上海电器厂总工程师白雁礼表示:“林德的激光切割气体纯度高,品质稳定,配合我们的激光切割设备,不但提高了电控柜生产线的效率,也使我们的产品一直受到市场和客户的青睐。”
  在谈及中国焊接/切割气体解决方案的发展前景时,林德集团亚太区应用技术中心总经理Olof Kallgren认为:“随着中国在基础设施和汽车/轨道等交通制造领域的迅速发展,对中高端金属加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林德推出的的焊接/切割气体解决方案,始终专注于提高金属加工件的品质,同时切实提高客户的效益。未来,我们将更重视包含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客户的本地化需求,以林德的领先科技为牵引,以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来推动中国工业制造升级的进程。”

责任编辑:赵天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