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学生团队研制高效混菌微生物燃料电池
2015年11月02日 10:57
4554次浏览
来源:
新华网
分类: 新技术
新华网天津10月31日电(张建新、靳莹)给细菌“喂”勺糖,做成电池持续产电80小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学生团队研发出的高效混菌微生物燃料电池,获得了2015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金奖及该赛事最佳能源工程单项奖。
由于资源能源的匮乏,人们的目光由传统风能、电能转向更加贴近自然、廉价的微生物电催化,以工程理念经过不断改进优化微生物燃料电池已成为近年来生物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天大学生团队第一次将复杂的混菌体系概念应用到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并且得到了较为高效稳定的电输出结果。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目前,国内外研制单一菌种微生物燃料电池较多,但由于产电菌自身代谢能力有限、提升空间小、改造困难、培养条件苛刻等,导致传统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效率低,很难实现工业应用。
天大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则选取了混合菌群体系。学生们利用基因工程对菌株进行改造,使工程化培养的混菌体系不仅共生,还能高效协同。“我们设计的体系中,每一种微生物都有各自独特的职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样能够减轻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产电细菌的代谢负担,提高其电子传递效率,使体系供电持续时间更长,效率更高。”团队成员之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化工专业研究生刘悦介绍说。
“细菌群就好像一个各司其职的团队,培养基为它们提供生存必备空气和水,我们希望今后通过给它们‘喂’饭——加一勺糖或者一把含有纤维素的草,使其干劲儿更足,产电量能够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求。”团队指导教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元英进教授说,“经过逐步技术优化,能生产出同锂电池电量相同的电输出,且持续时间长,成本低,绿色零污染。”
据了解,天大化工学院研制的这款电池目前能持续高效产电超过80小时。未来,通过工程化设计和装置材料改进,有可能做成5号电池,甚至手机电池。
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评委对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团队的成果评价颇高。英国埃克赛特大学生物中心主任约翰·爱教授认为:“混菌电池具有很好的前景,天大所做的工作非常好。”
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是合成生物学领域最高国际性学术竞赛。合成生物学学科试图重新设计现有的天然的生物系统,或是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组建和系统,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天然生物体系的运作机理来创造全新的生物体系。
责任编辑:zzz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