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熊市仍未见底

2015年08月04日 8:26 235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作者:

  5月以来,沪铜大跌近20%,最近持仓明显增加,多空分歧明显加剧。展望后市,我们认为,熊市仍未见底,短期铜价可能维持偏弱振荡,但是需要警惕盘中空头回补形成的急剧反抽行情。
  中长期熊市格局基本确定
  首先,大宗商品熊市并未见底,铜成为“众矢之的”。今年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接近甚至跌破2008年低点:美国原油期货最低至46.96美元/桶,仅比2008年最低点高出17%;铁矿石和螺纹钢价格已经跌破2008年低点;CRB商品指数为202.3,十分接近2008年最低点200.16。相比而言,铜价表现十分坚挺,今年最低点为5164美元/吨,是2008年最低点的1.83倍。从大宗商品横向对比来看,铜被市场认为是仍具有下跌空间的大宗商品。因此,投机者和对冲基金把铜视为做空或是对冲操作中空头配置的重要选择标的。
  其次,下游需求极其疲软,尤其是中国铜传统下游行业面临增速显著下滑甚至负增长的局面。今年上半年,电力电子方面,电力电缆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05%,变压器产量累计同比增长0.45%,电气设备产量累计同比增长-4.8%,电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0.77%,电源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7.63%;家电方面,空调产量累计同比增长-5.64%,冰箱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87%,洗衣机产量累计同比增长-0.84%;汽车方面,汽车产量累计同比增长2.64%;房地产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4.6%,新屋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5.8%,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3.8%。由此来看,近一半下游行业出现负增长,从而拖累了铜市消费。
  最后,供应仍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1—4月全球铜精矿产量累计同比增长5.2%,精炼铜产量累计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上半年精炼铜产量累计同比增长9.39%。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冶炼厂集中检修结束,6月我国精炼铜产量增长进一步提速,同比增长13.14%,环比增长6.5%。我们认为下半年中国精炼铜产量将明显高于上半年,供应增长继续提速是大概率事件。
  综上,在大宗商品熊市背景下,铜市基本面依旧疲软,加之投机基金大肆抛空,铜价熊市格局仍将持续。
  短期资金博弈激烈
  7月以来,沪铜持仓量大幅增长,由月初最低51万手增长至79万手,短期资金博弈加剧将左右铜价表现。
  第一,毫无疑问,当前铜市空头仍然占据上风。虽然铜价一路增仓下行,但空头以投机为主,因此投资者需随时防范空头回补风险。
  第二,多头以保值盘或反套盘为主。保值盘的特点在于铜价越低,保值盘买入动力越强,除非出现系统性风险,否则很少止损。因此,虽然最近铜价多次跌破前低,但盘面不仅没有加速下跌,反而表现出较强的支撑。
  第三,比价压制铜价反弹空间。7月下旬现货进口盈利窗口多次打开,引发大量进口铜报关,对国内现货市场形成明显冲击。受其影响,现货升水迅速下滑至200元/吨以下。在当前比价条件下,现货升水难以得到大幅拉升,因此“逼升水”带来的反弹风险大幅下降。
  后市振荡偏弱运行
  后市铜价振荡偏弱运行的可能性偏大。如果铜价再度减仓反弹突破7月29日反弹高点,那么可能引发更多的空头回补,谨防铜市急剧反抽风险。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