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铝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纪略

2015年07月23日 8:40 56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技术

  “我一连看了好几遍,连标点符号也没放过。”当拿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书时,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卫星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卫星难掩心中激动。
6月24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其中,出自“卫星创新工作室”之手的《烧结法种分母液生产化学品氧化铝工艺研究》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
这是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取得成果之一。近年来,以评选职工先进操作法、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创立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主要内容,该公司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尊重员工首创精神,调动员工创新热情,写就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素质双提升的精彩答卷。
先进操作法评选
掘金智慧的“触发器”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曾经含蓄地说过,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汗水而不是灵感,来自于更加努力而不是更聪明的劳动”。
“随着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断应用,公司生产规模已是建厂之初的10倍多。”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巩鸣说,“过去那种靠拼体力的劳动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职工队伍必须要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
立足岗位,创立先进操作法,成为员工实现“更聪明的劳动”的路径之一。
谈起先进操作法,该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王辉说:“去采访闫同立吧,他是公司唯一一位5项先进操作法的得主。”
前不久,得知闫同立创立的“起阀专用工具操作法”将在外排泵检修中一展英姿,笔者前往观摩。
检修工的任务是把泵体内的阀锥拆下来检修。顺着打开的上盖往里看,阀锥踪迹不见。一旁的员工告诉笔者,阀锥就“躲”在泵体内温度约90摄氏度的碱液中,为防止碱烫伤害事故发生,根本无法下手拆除。过去,他们就离得远远的,然后用皮管子往泵体内冲凉水,直到将碱液冲净,才能完成检修。那种做法,既浪费水,效率又低。
这时,只见闫同立拿着一个形似自行车打气筒的工具伸到了泵体内,慢慢地找到阀锥的手柄,套上后轻轻一推,再一拉,排掉碱液,阀锥也跟着出来了。
“那个就是起阀专用工具。这位勤思考、善动手的员工,还发明了许多简单而又适用的小工具。凭着这些‘金点子’,他还获得过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的称号哩。”提起手下爱将,该公司检修站主任史文胜赞不绝口。
要想得到以自己名字冠名的先进操作法,并非易事。每项上报的操作法除了具有“独创性、先进性、创新性、普及性”外,还必须闯过难度逐级递增的“初审、现场评审、终审”三道关。
“这项活动至今已坚持了13年,命名了119项公司级先进操作法,这些操作法对优化工艺、提高工效、促进节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王辉说,“我们还将这些操作法集结成了三本书,下发各个单位,供大家学习借鉴,变一人之长为众人之技。”
职业技能竞赛
指标优化的“孵化器”
人员素质、机械设备、生产原料、工艺方法、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
打上产能过剩标签的有色行业这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企业遭受寒流之时,也是练好内功之日。”在巩鸣看来,行业处于低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支高技能的员工队伍,其中,人员素质是关键。
该公司建立了集“日常培训、学历教育、技能鉴定”为一体的人才培训基地,利用自身资源和社会力量,每年开展多渠道、广覆盖、严考核的员工培训。同时,不断完善竞赛机制和激励机制,每年举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已成为常态,其中一些竞赛活动还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备案,成绩优异者可以推荐为有色行业技术能手。
培训和竞赛的双向促进,打通了员工职业技能晋升的通道。几年来,通过开展67项竞赛活动,涌现出公司级技术状元、技术标兵、技术能手200多人。其中,15人荣获“有色行业技术能手”称号,8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从公司级技术状元一步步攀上全国技术能手的领奖台,在该公司溶出车间员工李延春眼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提高自身素质有着“画龙点睛”般的作用。
控制好溶出车间的“6闪RP”指标,可以降低产品的矿石消耗,提高效益。查流程、虚心问、找资料,结合长期操作经验,经过反复推演,李延春提炼出了《稳定6闪RP四步法》,优化了原来的操作方法,在岗位推行后,指标合格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月增效50多万元。
该车间主任王凯介绍,在车间实施的“间接加热套管技改”中,李延春负责的168项技改子项目无一差错。由他完成的“溶出机组检修快速停车撤料法”实施后年增效23万元。不仅如此,平日里他还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技术精华与同事们分享,先后带出了16名中级工、11名高级工。“能做到这些,关键在于他善于学习、个人技术全面。”
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如同强大的磁场,吸引员工参与其中,形成了“学技术、钻业务、创效益”的浓厚氛围。目前,该公司矿耗、碱耗等42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优化率达70%以上。
职工创新工作室
提升效益的“引爆器”
员工有勤劳的禀赋,也是智慧的源泉。采取某种形式,把他们的聪明才智汇集在一起,形成创新合力,开发出先进的技术,就会对效益提升产生爆炸性的效果。
“作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新形式,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正好承担了这个职能。”王辉说,按照“有技术带头人、有目标规划、有场地经费、有创新项目、有创新成果”的标准,公司先后组建了6个职工创新工作室,以高技能人才为领军人物,吸收生产骨干参与,破解生产难题,开展“传帮带”活动。
笔者近日来到“卫星创新工作室”,这是个以工艺优化、新产品开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研究方向的科技创新团队。宽敞整洁的工作室内,工作人员有的正在查看图纸,有的正在做试验,还有的在讨论着什么。
“易溶氢氧化铝产品在净水剂行业的使用量每年都在增长。我们抓住这个信息,组织工艺技术人员优化种分母液碳酸化分解工艺,生产出了这种新产品,每年为企业增效330多万元。”谈起刚刚被鉴定为国内领先科技成果的《烧结法种分母液生产化学品氧化铝工艺研究》项目,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80后高级工程师卫星的眼中充满自豪,“你看,我们这儿还有好多证书呢。”
翻看他们的各类获奖证书和资料,笔者看到,这个由博士、高级工程师、工人技师等不同梯次人才组成的团队成立以来,目前已和多家高校、科研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完成了8项技术攻关项目,培养了6名科研项目负责人,累计为企业增效约5000万元。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刚刚从生产一线调研回来,又一头扎进实验室做实验的生活,这种生活枯燥而又单调。”卫星说,“但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发动集体的力量搞好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这是我们的责任。履行好责任也是一种幸福。”
“企业的根基在员工、血脉在员工、力量也在员工。”该公司总经理曾庆猛深情地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近年来,我们通过为员工搭建成长发展的平台,激发了员工的潜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企业每吨产品综合能耗较三年前累计下降了三成多,生产经营呈现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
(申三中 王志军)

责任编辑:ZZZ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