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铜市基金在行动 (2003-11-21)
2003年11月21日 9:14
74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分析预测】清算:铜市基金在行动
新华社信息北京11月21日电 11月20日出版的《中国证券报》刊登了杨晓荣
的“清算:铜市基金在行动”文章,内容如下:
铜价经过前期大幅攀升后,最近在高位剧烈振荡,逐渐显露出疲态,向下考
验关键支撑。尽管从持仓结构和总体持仓量分析,基金净多持仓还比较稳定,但
随着一些不利因素出现,基金清算行为似乎正在悄悄进行,这无疑对铜价阶段性
走势产生较大影响。
虽然市场仍然维持着牛市格局,但是一些不利因素正在逐渐显露出来,影响
着市场整体氛围。归结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值得投资者注意。
一是市场力量结构可能出现变化。此次铜价大幅上涨的主要推动者当属基
金,而且大型宏观基金大举介入之后,彻底改变了市场力量结构。基金多头一改
过去始终成为商业方面捕捉对象的被动挨打局面,成为市场走势的主导者。随着
铜价持续上涨,基金净多持仓水平也达到了创纪录的高水位,COMEX铜投机净多
持仓量最高时到了4.8万手左右。如果把原来基金的净多持仓量3万手左右看做是
一个平衡点,那么随着这个平衡点的打破,5万手左右的净多持仓,可以说正在
发展为另外一个基金净多持仓量瓶颈。如果价格要进一步上扬,只有两种可能
性:要么是基金净多持仓量突破当前5万手左右瓶颈再上一个台阶;要么是商业
方面空头止损盘涌现成为推动力。不过,商业方面保值盘在当前条件出现大量止
损买盘的可能性不大;相反随着年底资金账户结算,基金多头随时有获利回吐清
算的可能。从最近COMEX铜基金的净多持仓量变化来看,基金进一步扩充净多头
寸的潜力似乎不大;相反逐步减持多头的迹象明显。商业方面空头虽然也有所减
持,但相对稳定,丝毫没有大量止损迹象。这无疑也令基金多头难以兑现利润,
处境尴尬。
二是下游产品价格的滞涨,对期价进一步上扬带来负面影响。期价和现货价
格之间是联动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现货价格波动既受到期价影响,同
时更多还得被下游消费状况所制约。期价上涨无疑会带动现货价格上扬,但是倘
若下游产品价格没有迅速跟上,那么就会影响到市场整体消费状况。眼下虽然电
解铜的价格大幅上涨,但是下游铜杆等铜材产品以及电线电缆价格却并没有出现
大幅回升。下游产品价格的滞涨,使得下游消费企业对过高的原材料价格不认
可,会尽量减少需求。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随着价格的进一步攀升,现货价格
与远期合约价格价差急剧拉大。尽管牛市中有这样的特征,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市场现货价格正面临沉重压力。不仅是铜市场,铝市场也存在这样的现
象。
三是强劲的经济数据时期可能过去,市场高预期下与现实反差制约投资者追
涨热情。由于美国经济在上半年比较低迷,因此美伊战争结束后,随着减税效应
以及美元贬值作用发挥,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公布的经济数据自然相当强劲。不
过,进入第四季度后,估计这种情形维持下去的可能性不大。由于投资者普遍对
未来感到乐观,在这种氛围下,一些不尽人意的数据就无疑会打击市场人气,对
投资者信心带来负面作用。而且市场对强劲的经济数据已经基本消化了,不理想
数据反而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最新公布的美国11月份工业生产增长以及零售
销售数据均较预期差,今后是否有更多类似情形发生值得关注。
四是增产和复产以及库存释放等供应方面的不利因素,在相当长时间将对铜
价上涨构成威胁。尽管目前市场增产和复产的苗头显现,但是铜精矿紧张局面,
使得供应压力并不如市场预期的那样大。如果消费增长势头强劲,那么即便是智
利的Codelco释放20万吨库存,对市场冲击也是有限的。不过,随着价格进一步
攀升,增产以及闲置产能复产等举措,将缓解供求紧张关系,对价格上扬起到抑
制作用。
可以说眼下铜市基金正站在风口浪尖上,随着诸多不利因素的显现,基金在
年底前清算行为将继续,铜价随时都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甚至不排除构筑阶段
性头部。但是从长远来看,在全球经济良好的复苏氛围中,在铜精矿紧张导致供
应增长幅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远低于消费增长幅度,供应短缺局面还将持续甚
至恶化的情形下,基金即便有清算行为,规模估计不会太大,对价格冲击力也将
比较有限。LME铜在2030一线支撑强劲,下一个支持在1980附近。一旦调整充
分,那么铜价后市仍然具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完)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