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冶炼业的新面貌 (2003-11-25)

2003年11月25日 15:3 14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专家视点】中国铜冶炼业的新面貌   新华社信息北京11月25日电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龙子平在近日 举行的“第十届中国金属研讨会”上做了“中国铜冶炼业的新面貌”的报告,内 容如下: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依赖于金属工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金属生产 和消耗在国际金属市场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铜金属,2000年精 铜产量137.1万吨,2002年达到163.2万吨,铜产能增长主要依赖 原料进口以及中国冶炼业方兴未艾的技术改造,中国铜冶炼业集约化程度和装备 水平的显著提高,使中国骨干铜冶炼工厂拥有当前国际先进的熔炼技术和装备, 技术经济指标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呈现发展强劲、勇于参与国际竞争的新面 貌。   中国铜冶炼业的技术改造集中表现在粗铜冶炼方面,通过技术改造谋求生产 产能提高,环境保护达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精炼钢生产工艺的改造也很 踊跃,先进火法精炼及电解精炼工艺技术正被较广泛地采用,堆浸生产电积铜也 得到应用,中国铜冶炼业先进工艺生产能力占72%,预计2005年将达到9 0%。   1、中国粗铜生产方法的改进和能力的提升   A.江铜责溪冶炼厂1999年完成二期工程改造,贵冶矿铜生产能力达到 20万吨/年。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满足国内市场对铜的需求,江铜 2000年12月确定三期工程改造目标,充分利用二期建成的各种主辅设施, 依靠科技进步挖潜改造提高产能。   其改造内容为:提高气流干燥能力达140t/h,干燥系统总能力达到2 00t/h,改造闪速炉中央喷嘴,使其能力由160t/h提高到200t/ h,对闪速炉本体冷却水系统进行改造,渣线提高200MM;增建1台装入量 为195吨的转炉及配套设施3将一期2台240吨回转式阳极炉和1台45t /h的铸锭机改为两台350吨的阳极炉和1台85t/h的铸锭机;硫酸系统 一系列净化工序空塔改为一级动力波,洗涤塔改为气体冷却塔,取消石墨冷却 器,增设二动力波洗涤,电除雾改为垂直流电除雾器;干吸工序更新新式分酸装 置和捕沫器,增设板式换热器,转化工序改变换热方式,调整触媒分布量,提高 总转化率。   贵冶三期粗铜冶炼及制酸系统改造于2002年12月完成,使贵冶矿铜产 能达30万吨/年金属量。为处理粗杂铜,贵冶引进德国MAERZ公司倾动炉 专利技术,包括倾动炉炉体、燃烧系统、铸锭系统、废热锅炉、收尘系统及其他 辅助设施,该倾动炉具有反射炉可加料和扒渣的特点,又有回转式阳极炉可根据 不同操作周期改变炉位的优点,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倾转采用液压设备,加 料采用灵活快捷的专用加料机),燃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是冶炼固体粗杂铜 的先进设备,责冶350吨倾动炉为当前最大型号,可年处理含铜10万吨的物 料,2002年7月竣工,8月已投入生产。至此,贵冶形成40万吨/年阳极 铜冶炼能力。闪速熔炼工艺流程图见图   b.云南铜业1960年建成投产,采用电炉熔炼工艺,上世纪90年代新 建硫酸厂,6500M3制氧站,扩建电炉和电解,改善环保,1999年产阴 极铜已达12万吨,1997年引进艾萨炉工艺,对火法系统进行改造,配套工 程有100吨铜吹炼转炉,350吨倾转式阳极炉,16000M3/H制氧 站,1#电炉保留,2#电炉改为艾萨炉贫化炉,已于2001年7月建成,艾 萨炉生产能力达19-20万吨粗铜,云铜粗铜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年,改 造后能耗大幅度降低,2001年总硫利用率已达87.09%,废气达到环保 排放标准。工艺流程如下:   C.铜陵有色公司拥有多个冶炼工厂,(a)其控股的中外合资公司金隆公 司为闪速熔炼工艺。1996年投产的金隆公司除处理进口铜精矿,其转炉处理 铜陵一冶(鼓风炉工艺)产出的3万吨粗铜,能力已达15万吨/年。(b)金 昌冶炼厂对原鼓风炉实施了工艺和环保治理改造工程,新建澳斯麦特炉,淘汰了 密闭鼓风炉熔炼系统,用回转式阳极炉替代固定式阳极炉,改造原制酸工艺并新 建一套两转两吸制酸系统、污酸、水处理站、氧气站及循环水系统,硫酸产能达 33万吨/年,粗铜达8万吨/年,尾渣废水达标排放。   D.大冶有色公司为了提高产能和改善环保,新建诺兰达熔炼工艺,199 7年投产后,已形成15万吨粗铜生产能力,工艺流程如图。   E.中条山有色公司1999年对鼓风炉工艺实施技术改造,熔炼炉和吹炼 炉均采用澳斯麦特技术,粗铜生产能力4.5万吨,工艺流程见下图。   F.金川有色公司通过对电炉及自热熔炼炉2000年实施了技术改造,生 产能力已达9万吨/年,现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的闪速炉熔炼技术改造及废气制 酸改造,将新增15万吨/年铜产能,金川有色公司将形成24万吨/年粗铜产 能。   中国主要冶炼企业工艺及产能情况详见附表。   附表  中国主要冶炼企业工艺及产能情况表 ─────────────────────────────────── 企业名称 熔(粗) 投产 火法精炼 电解精 产能(万t.a-1 2002年 炼工艺 时间 工艺 精炼 粗铜 精铜 产量(t) ─────────────────────────────────── 江西铜业 闪速熔炼 2003.1 回转式阳极 大极板常规 40 41 231613 炉 电解 倾动炉2003.8 ISA法电解 ─────────────────────────────────── 铜陵有色 闪速熔炼 1996. 回转式阳极 大极板常规 31 31 308488 澳斯麦特 2002. 炉 电解 小极板常规 电解 ─────────────────────────────────── 大冶有色 诺兰达 1997 回转式阳极 大极板常规 15 14 144188 炉 电解 小极板常规 电解 ─────────────────────────────────── 云南铜业 艾萨炉 2001.7 回转式阳极 大极板常规 25 18 186096 炉 电解 小极板常规 电解 ─────────────────────────────────── 金川有色 闪速熔炼 在建 回转式阳极 大极板常规 9-25 15 炉 电解 ───────────────────────────────────   2、电解精炼生产方法改进   除贵冶1985年引进位友带自动极板加工机组的常规电解工艺,2001 年引进ISA电解工艺外,中国各大铜冶炼企业在电解工艺上的改进主要是增加 极板尺寸和增设极板自动加工机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员工 劳动强度。   A.江西铜业贵冶二期工程形成21万吨/年铜电解能力,为全自动极板加 工机组大极板常规电解工艺,包括阳极加工、始极制作、电解、净液及阳极泥处 理工序,工艺流程见图,   B.贵冶三期工程,采用了先进的永久性不锈钢阴极ISA电解工艺,原则 流程如图,能力为20万吨/年,2003年2月投产。贵冶已形成41万吨/ 年高纯阴极铜生产能力。   C.金川有色公司采用的小极板常规电解工艺具备8万吨/年生产能力,2 003年9月投产的全自动机组加工大极板常规电解工艺阴极铜生产能力为7万 吨/年。   D.大冶有色公司采用小极板常规电解工艺阴极铜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 2001年新建带极板加工机组大极板常规电解工艺己形成5万吨/年阴极铜生 产能力,计划扩建成10万吨/年生产能力。   E.铜陵有色公司金隆公司大极板常规电解工艺阴极铜生产能力为15万吨 /年,金昌冶炼厂、张家港铜业采用小极板常规电解工艺生产能力16万吨/年 阴极铜生产能力,金隆公司计划扩建成30-35万吨/年阴极铜生产能力。   F.云南铜业公司采用小极板常规电解工艺产阴极铜10万吨/年,大极板 常规电解工艺产阴极铜10万吨/年,2002年形成18石万吨/年生产能 力,2003年形成20万吨/年产能。(完)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