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国内镀锌板(卷)市场继续看好(2003-12-09)
2003年12月09日 8:38
62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最近以来,沪上的镀锌板(卷)市场逐渐转热,价格快速上扬,进入11月下旬,市场销售价格上升了200元/吨以上,交易势头日趋旺盛,成为冬季里申城钢市的一个亮点。
11月底12月初,上海香山钢材交易市场的武钢0.5mm(JY-150)镀锌板和1*1250*2500(JY-150)的市场销售价格分别达到5970元/吨和5520元/吨,均比上一周上涨了120元/吨。据专营镀锌板(卷)板的上海巨盈实业有限公司营销员李忠双先生介绍,根据目前镀锌板(卷)市场运行态势,明年的市场仍将继续看好,价格企稳,稳中趋升。
这里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对镀锌板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建筑、汽车、家电等产业的产能大量释放,镀锌板消费旺盛,而国内的资源呈现阶段性的偏紧,促使市场价格的回升。有关统计显示,我国镀锌板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生产,当时只有几条生产线,以后有较快发展,到1999年,已有13条生产线,总产能175万吨。其中热镀锌薄板生产能力160万吨,电镀锌薄板15万吨。2001年,共有镀锌薄板生产线17条(仅据不完全统计),总生产能力248万吨,比1999年增加73万吨,增长幅度达41.7%;热镀锌薄板生产能力208万吨,增长幅度达307%;电镀锌薄板40万吨,增长幅度达167%。1999年,中国实际生产镀锌薄板149万吨,2001年生产约218万吨,增长幅度达46%。2002年中国的镀锌板产能上升到240万吨。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投产的热镀锌生产线23条,年生产能力约450万吨左右。
尽管国内的镀锌板生产能力在提升,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中的缺口主要依靠进口弥补。据统计,2001年进口218.4万吨,比1999年进口的167.4万吨增长了30.5%;2002年进口量为334万吨,预测2003年的进口量将达到540万吨。自1996年至2002年间,我国国内的镀锌板表观消耗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3.86%。由此可见,这几年我国的镀锌板需求量在不断上升,但产量的增长还跟不上消费的增长,如今年前9个月,国产镀锌板产量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9%,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到28.6%,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根据目前的供需状况,预测2004年的镀锌板市场走势,应该说整个国内镀锌板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价格稳中趋升。其主要依据:
一是钢厂上调明年一季度的出厂价格,促使市场价格的企稳上升。最近有的钢铁集团公司已确定明年一季度的出厂价格调整政策,与今年四季度价格表相比,热轧普碳板上调160元/吨、冷轧产品上调280元/吨、无取向电工钢上调350元/吨、热镀锌上调200元/吨。受其带动,目前上海市场的镀锌板价格已明显呈现出上升的走势。
二是未来几个月的镀锌板进口量不会大幅增长。今年下半年以来,主要镀锌板供应国如日本、韩国等其国内的需求好转,出口压力相对减轻,出口中国的镀锌板数量得到控制。印度今年前些时候对中国出口热镀锌板数量增长过快,价格过低,在中国市场价格下调过程中减少了对中国的出口量。所以说,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外资源投放国内市场的数量将会有所减少。
三是国际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且还呈现上升趋势。据悉,日本联合钢铁企业将对亚洲市场2004年上半年出口镀锌板报价提高30-50美元/吨,从而使2004年全年提价幅度达到60-100美元/吨。
四是国内的产量新增幅度不会太大。目前国营大钢铁企业的镀锌板产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加上受原料冷轧板卷货紧价扬的影响,一些民营镀锌板厂家的产量释放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今,国内的镀锌板产量仍将低于原来的预期目标,从而推动了我国镀锌板市场价格的企稳和稳中趋涨。预计今年年内至明年一季度,镀锌板的供给量总体上增长不会很快,但厚薄规格的产品由于需求的不同,市场价格也将出现不同的走势。如厚规格的镀锌板因我国的家电业正处于新一轮消费旺季,存在小幅上涨的条件;薄规格镀锌板主要为彩涂板用料,尽管彩涂需求增长速度较快,但目前的彩涂板市场由于集中度较低,且近两年上线速度过快,缺乏协调,基本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镀锌板的需求,使薄规格产品的价格上涨乏力。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认为,2004年国内一批镀锌板生产线将陆续投产或达到,产能会明显增加,预计有可能形成750-780万吨的生产能力,若扣除部分作为彩涂用基板外,实际投放市场的数量将在500万吨上下,加上进口(按照2003年的进口水平)至少在500万吨,市场的可供资源将在1000万吨以上,超过国内市场的需求量,供需矛盾将比今年突出,因而2004年国内镀锌板市场形势还是比较严峻,对此不能过于乐观。
但有一点似乎达到共识,这就是从总体看,2004年中国镀锌板市场仍然看好,至少在明年一季度之前,市场价格不可能再度大幅下跌,甚至还继续稳中趋升,但涨幅也不会很大。否则最终用户难以承受。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