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铜创95万手持仓纪录 大决战或一触即发

2015年02月01日 15:7 241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期货   作者:

  国储局计划购买20万吨精炼铜的市场传闻,并没有对沪铜起到提振作用,铜价仍将维持弱势
  国储局计划购买大约20万吨精炼铜的市场传闻,并没有对沪铜起到提振作用。
  昨日沪铜各合约全线收跌。主力合约1504全天弱势运行,收报39090元/吨,跌1.09%,距本周一创下的38860元/吨低点仅一步之遥,另有10个合约的跌幅也都超过了1%。昨日铜期货资金净流入3.6亿元,沉淀资金130.2亿元,主力合约净流入3.2亿元。
  然而,沪铜各合约95万手的总持仓创下了历史记录,历史数据显示,沪铜只在2013年4月有过持仓超90万手的记录。这引发了市场的想象空间,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师认为沪铜多空大决战即将来临。宝城期货高级分析师程小勇表示,目前沪铜所有合约持仓超过95万手,如果破位的话,铜价或将一泻千里。当然,如果空头撤离的话,反弹的力度会很大。

  国储局购铜传闻
  “雾里看花”
  本周四,国储局购铜传闻引起市场关注。该消息称,“国储局已确定2015年购铜计划,第一批是20万吨,全年购铜量将达到50万吨-70万吨。”实际上,这一传闻难以证实。
  而按照国储局的收储计划,去年的50万吨收储目标已经完成,今年尚没有公布购买计划。程小勇分析认为:首先,国储收储消息目前只是个传闻,后期也不会有官方证实,因此对待这个消息需要谨慎,不排除多头放风的意图;其次,从市场传闻来看,国储2014年收储可能是弹性的,初步预计是20万吨,甚至传闻要完成200万吨的收储,这一点很难符合国家收储的情况。目前除了铜价低之外,尚没有理由触发国家收储。
  也有期货分析师认为,今年国储局的采购量应该会维持去年的水平,目前铜价的低位还是有吸引力的。然而,铜市目前难寻实质性利好,面临美元强势、油价腰斩、供需失衡、全球经济失速等不利因素,铜价跌势未尽。

  利空因素叠加
  难撑铜价向上
  去年四季度以来原油价格从接近100美元的高位开始暴跌,最近一直徘徊在50美元左右,依然没有企稳的迹象。而被市场称为“最后的莫西干人”的铜也独木难支,重演了原油的跳水行情。1月26日,沪铜失守4万元/吨关口,主力合约1504一度跳水至38860元/吨,触及五年半新低。如今各种利空因素没有改观,铜价恐仍陷入疲弱态势。
  当前,整个金属市场仍处于弱势,美元走强以及中国消费放缓是两大利空因素。弘业期货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美元强势压制铜价。美联储1月份议息会议结束,称因较低的通胀水平,应对加息保持耐心。美国复苏良好,其他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复苏压力,据此判断,可以预期美元指数的强势仍将延续。从长期趋势对比来看,美元指数与铜价保持一定的负相关性,预计美元指数的强势将长期压制铜价的反弹。中国作为铜的最大需求方被寄予厚望,而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无疑对铜价的影响举足轻重。
  全球铜市供应过剩的局面仍然难以改变。据估测的铜供求平衡表,2015年全球过剩超过35万吨。因此即使实施初步的20万吨收储计划,也难以逆转供求基本面。根据智利国家统计局周四稍早公布的数据显示,智利2014年铜产量为578万吨。智利国家铜业委员会亦预计2015年和2016年全球铜市场供应将分别过剩27.5万吨和40.4万吨。

  铜价变盘面临节点?
  回溯历史数据,沪铜2013年4月曾有过持仓量92.5万手的高点,2014年3月持仓量达到过88.8万手。昨日沪铜总持仓量超过95万手,刷新了历史高点。银河期货铜分析师车红云表示,从成交上看,沪铜近几日成交量都在百万手级别之上,可见在目前价位多空立场都不是很稳定。从LME铜大户持仓上看,1月27日1402合约出现了一个持仓在20%-29%的大多头,是否与国储收铜有关还是值得关注。基本面上,LME铜升水增加6美元至38美元,库存增加2775吨到24.7万吨。国内铜现货平水到升水50元,回升40元。
  她认为,从技术上看,铜价在低位争执还是较大,后市还是要等待市场的明朗。LME铜短期只有上破5500美元才能摆脱偏弱的格局,沪铜1504合约阻力位为39550元。
  金石期货金属分析师严博表示,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创新低,反映美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加息预期有所升温,短期对期铜形成压力。中期维持看空观点,建议沪铜1504合约空单继续持有。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