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上涨改变铜套利模式(2003.12.31)

2003年12月31日 13:25 85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铜价上涨改变铜套利模式 中国金属集团网 铜价上涨改变铜套利模式 证券时报/杨广喜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价存在着密切关系,两市铜价长期走势波动一致,但短期内两市铜价的波动快慢速度却不相同,正是短期波动速度的不一致性和长期走势波动的一致性使两市铜价存在着套利机会。利用两市铜价差的波动进行交易正是其中的一种套利方式。然而,2003年随着两市铜价的快速上涨,两市铜价差出现继续扩大的趋势。那么铜价的单向波动对于铜价差是否有影响呢?本文通过对过去近4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价格上涨影响两市铜价差   从2000年以来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来看,LME相对三月铜价与SHFE相对三月铜价的相关系数为0.982,属于高度相关,这也验证了LME相对三月铜价和SHFE相对三月铜价存在着密切关系,在长期走势上波动一致的分析。LME相对三月铜价的标准差系数为0.0896,SHFE相对三月铜价的标准差系数为0.0920,SHFE相对三月铜价的波动程度略大于LME相对三月铜价的波动程度。这也验证了两市相对三月铜价的波动快慢速度并不相同,可以利用两市相对三月铜价差进行跨市套利。从两市相对三月铜价差与两市的相对三月铜价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两市相对三月铜价差与LME相对三月铜价的相关系数是0.685,两市相对三月铜价差与SHFE相对三月铜价的相关系数是0.811。这从统计学角度说明,两市相对三月铜价差与两市相对三月铜价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相对三月铜价能够对相对三月铜价差产生影响。   为了更深入的分析两者的关系,我们按年度对数据重新进行计算。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LME相对三月铜价与SHFE相对三月铜价的相关系数一直保持在0.94以上。但两市的相对三月铜价波动程度和相对三月铜价差与两市相对三月铜价的相关系数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LME相对三月铜价的标准差系数2000年为0.0409,2001年为0.0868,2002年为0.0387,2003年为0.0726;SHFE相对三月铜价标准差系数2000年为0.0281,2001年为0.0763,2002年为0.0320,2003年为0.0727。不仅标准差系数上下相差超过一倍,而且在2002年以前,LME相对三月铜价的标准差系数明显大于SHFE的标准差系数。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SHFE相对三月铜价的标准差系数逐渐接近LME相对三月铜价的标准差系数,在2003年甚至超过了后者。相对三月铜价差与两市相对三月铜价的相关系数基本处于无相关关系或者低度相关,甚至在2001年还出现负的相关关系。但2003年两者却出现明显的相关关系。2003年相对三月铜价差与LME相对三月铜价的相关系数为0.782,相对三月铜价差与LME相对三月铜价的相关系数为0.861。这说明在2003年之前,两市相对三月铜价差与两市相对三月铜价并不存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相对三月铜价的波动并不影响价差。而2003年相对三月铜价差与两市相对三月铜价却存在相关关系,即2003年相对三月铜价的波动对价差产生了影响。   铜价差波动均衡点   应适时上移   2003年两市铜价差逐渐拉大主要是由于国内SHFE铜价增长速度过快造成的。而2003国内SHFE铜价上涨速度快于LME铜价上涨速度的原因,我认为是国内期货市场已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宏观基本面的变化。2003年中国经济仍表现不俗,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2003年精铜生产、消费和进口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但精铜产量和扩张速度不及消费,因此,中国始终要通过大量进口以满足需求。国内铜严重短缺与国际铜相对过剩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铜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的变化。2003年1-11月份,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达到1838.83万手和17315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7.83%和110.83%。铜市场交易量的增加和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逐渐进入市场,打破了原有的期铜市场均衡,使国内期铜市场与LME相比发生了大的变化,因而也改变了两市铜价套利的原有模式。   第三,国内外铜期货期货市场的成熟程度不同。   LME自成立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无论从期货交易所的管理水平和期货投资者的成熟程度等方面都远远高于成立仅十年左右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在此情况下,国内期货市场参与者的追涨杀跌行为比较严重,而期货交易所的监管还不够完善。由此造成在过去几年国内SHFE铜市场因交易量清淡,参与者稀少而铜价的波动低于国外LME铜市场,而在2003年在交易量成倍增加,参与者增加的情况下,国内SHFE铜价的波动又远远高于国外LME铜市场。 总之,考虑目前及2004年上述原因仍然继续存在,铜价上涨也将会继续对铜价差波动产生影响。因此,在新的情况下,为更好的利用铜价差的波动进行两市套利,应考虑将铜价差波动的均衡点即铜价差均值根据铜价上涨适时向上移动。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