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发力不回头——铜市场2003年回顾及2004年展望(2003.12.31)
2003年12月31日 14:14
101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小牛发力不回头——铜市场2003年回顾及2004年展望
2003年市场行情回顾
今年铜价的运行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年初创出新高,确立全年的升势;3、4月份回试年线支撑,夯实今年的底部区间;5-9月振荡盘升,蓄势爆发;10-12月突破平台阻力,加速上扬。截至12月22日收盘,伦敦铜价全年升幅达50.12%,沪铜升幅为34.83%。无论是从价格的演变形态,还是从上升的幅度看,铜价今年完全进入牛市状态是不容置疑的。
在今年铜价运行的这四个阶段中,市场关注的焦点也在不断转移:
新年伊始,伦敦铜价就在美国经济指标好转,以及对今年铜价有良好表现的预期下,受到基金有备而来的多头建仓盘汹涌推动,形成单边上扬走势,一个月内的升幅达200美金。这段时期,美国ISM数据大幅上涨,建筑方面的支出也超过市场预期,从而增强了市场信心,奠定了1月份基本金属价格上升的基础。总体来说,对于经济好转的预期效应和基本金属供应的紧张支撑了年初的铜价。不过,这段时间伦敦铜价的上涨并没有得到沪铜交易者的认同,当时的主力合约0306一直运行在宽幅振荡、但斜率很小的上升通道当中。
导致铜价在2月份两次试探1760美元但最终回落的主要原因是中东局势的紧张。美伊战争可能随时爆发的预期并没有为同样是战略物资的铜提供上升动力。开战前,战争将可能拖延美国经济的复苏步伐,主要是影响美国制造业恢复的悲观情绪压抑了市场。然而,当战争真正打响,美英精良的装备、大肆的宣传使开战后的市场一度摆脱了战前的压抑,基本金属价格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扬。但随着美英军队向巴格达的推进受挫和计时单位由天变为周,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挫败了美国市场的信心,道琼斯工业指数、日经指数先后跌破8000点整数大关,美元兑其他主要币种重新全面下挫,原油也回到了30美元/桶上方。紧接着,美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指标不尽如人意:3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为中西部地区企业五个月来首次萎缩;3月ISM制造业指数自2月的50.5滑落至经济兴衰分水岭的界线50以下,为46.2;3月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连续第三个月下跌,由2月的79.9降至77.6,是1993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在这个时间段里,基金多头减仓并逐步转为空头的行为非常明显。从CFTC的持仓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商业头寸从2月初的净多持仓近3万手的高峰值到5月初转为了1.5万多手的净空头寸。因此,当时市场对于战争所产生的结果的悲观预期,抑制了铜价年初的涨势,再加上中国自3月底开始全面爆发的SARS疫情,更加重了中国市场的抛空情绪,沪铜价格的暴跌,也相应蔓延到了国际市场,促使LME铜价跌破当时的技术支持,并最终导致了国际铜价重新回到年初的起步阶段。
5月初,美元的再度大幅贬值和美国就业数据持续好转引发了基金又一次将方向转为做多,而伦敦主要有色金属的现货与期货价格贴水迅速缩小,为铜价一鼓作气地突破技术阻力位提供了关键的支持。从5月初到6月中的这段时间里,美指下跌近5%,也带动了以美元标价的LME铜价上升约6.8%。其实,在5-9月铜价振荡盘升的这一阶段中,真正为铜价提供上升动力的,主要是美国政府3500亿的3年减税方案,以及降息0.25%至1%的经济刺激政策。进入7月以后,美国甚至欧洲所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指标都非常具有鼓动性,受此影响,在5月初到9月末的这五个月里,道琼斯工业指数上升9.4%,纳斯达克指数升幅高达22.1%,日经指数更是上扬近31%;但伦敦铜价的升幅仅略高于道指,约12.2%。不过,在进入8月以后,虽然当时各种基本面指标,以及技术走势都不支持价格出现下跌,但由于国际投机资金的净多持仓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因此,对于基金多头的投机头寸需要调整的担忧抑制了市场走势,尤其是沪铜的空头思维严重压制价格走势,当时的主力合约0401甚至已经几乎形成了空头形态。但进入9月份以后,中国市场在大豆、小麦等农产品单边上扬的走势影响下,沪铜的空头气氛开始有所缓解。尤其是在LME镍价表现持续强劲,促使国际基金仅进行了短暂的持仓调整就立刻回到市场继续积极建立多头头寸的行为,遏制了沪铜可能出现的跌势。
“十·一”长假过后,原来一直从事铜期货的市场交易者开始发现,由于大豆、小麦、天然橡胶市场都出现了异常火爆的景象,期铜这个一直表现极度稳健的品种也受到影响:10月13日,在大豆、豆粕开盘封住涨停,橡胶、小麦相继跟随上行的刺激下,大量投机资金开始蜂拥投向铜、铝等品种,最终造成除铝以外所有品种各个合约均以涨停报收的繁荣景象。同时,在美国第三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出人意料的良好的基本面支持下,国际铜价也因为基金的不断买入而被持续推高。在这一阶段中,沪铜与伦敦铜价的比例迅速被提升至10.4以上,并且从CFTC的持仓报告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国际投机资金的多头净持仓已经达到了创记录的近5万手。至此,市场疯狂之后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理智地处理被不断累积起来的技术风险。首先冷静下来的,还是久经沙场的国际基金:自10月底,LME以及COMEX的基金就开始逐步减持多头头寸,11月初,因为突如其来的物价飞涨让国内各界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慌,政府不得不出面强制稳定物价,交易所也相应提升期货交易保证金,导致了当时可能是最偏离正常物价的天然橡胶开始暴跌,紧接着,大豆价格也开始出现跌停,受此影响,沪铜多头开始大量减仓,尤其是当看到伦敦铜价也渐露疲态的时候,沪铜各个合约全线跌停,并引导全球铜价进入一波快速调整行情中。这一时期里,CFTC所公布的投机多头净头寸急剧下降,又回到了3万手以下的相对保险区,并一直保持这一状态至年底。11月26日,市场借助智利国营铜公司旗下年产近22万吨的安迪纳铜矿极有可能出现罢工的利好机会,结束了正常的技术整理,开始进入对罢工题材的炒作,而原定于12月1日开始的罢工推迟至12月5日,更是扩大了此次罢工对市场的利多效应,伦敦铜价迅速再创新高。
市场行情回顾总结:今年铜市的牛市可以说完全是基于全球经济的复苏、需求相应扩张引起的全球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普遍上涨,其原动力是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美国经济的复苏,又相当程度上源自于美国减息、减税,以及对世界各主要币种的持续性大幅贬值。尤其是美元的贬值,由于其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对交易者的心理影响远高于美国政府的大面积减税和降息政策:一是通过美元贬值刺激了出口,拉动本地区经济复苏的加速;二是通过美元贬值降低通货紧缩的压力;三是美元贬值可以创造一种有利于美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格局,如减轻每年5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美林证券的最新研究报告估计,美元贬值到目前的水平,对美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可能高达2个百分点。
市场行情特点总结
2003年铜市有着四大特点:投机资金完全主导市场走势;铜价上涨受其他原材料及金属涨势带动;铜精矿供应趋紧,产能利用率难以提升;沪铜投机资金增量明显。
今年前9个月里,铜价运行于1560至1840美金/吨的区间,这对于生产商和消费商来说,属于正常的盈利区间内,因此,除了在价格初次见到1800美金的时候,生产商的保值抛盘比较积极以外,价格的运行都是由国际投机基金的建仓方向主导的。而这些宏观基金的操作、持仓方向的决策又大部分基于对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以中国为首的新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来制定的。因此,尽管今年美国经济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但除了SARS恐慌从中国向全球蔓延,一度挫败了市场的乐观预期外,在其他时段里,欧美不温不火的利好经济数据推动了基金的积极建多。到了第四季度,铜价进入暴涨阶段,也就是在全球各个原材料价格进入爆发性普涨的时期,保值空头虽然也大量介入,但早已抵挡不住来势汹汹的多头趋势。同时,作为LME基本金属的领头羊,铜一直都是备受投资者关注的主流品种。然而,在今年的牛市中,铜价的升势却是被其他基本金属所带动。
由于铜价低迷,1998年上半年至1999年产生的铜矿集中减产,使全球矿山关闭或减产的产能超过100万吨,从而导致世界铜精矿的供应一直呈紧张状态。而2001年又因为铜价屡屡刷新历史低位,澳大利亚BHP、墨西哥Grupo公司、智利Codelco、加拿大Noranda公司以及中国十大铜厂等厂矿纷纷再度宣布减产,总量达到60万吨,其中由于矿山的关闭和限产而导致的精铜减产量就达到30万吨。此次全球铜厂商的联合限产保价所造成的矿产下降,进一步加剧了铜精矿市场的短缺状况。根据ICSG的统计,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全球矿产量的月产能利用率平均只有87.8%,较2001年的91.9%下降了4.1%。产能利用不足又造成冶炼利润的萎缩,进而加大了以铜加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铜厂商的减产可能。因此,铜矿供应不足是真正导致铜的生产供应速度难以提高的原因。
在今年前三个季度里,沪铜的交易状况还基本上保持着一贯的作风:跟随并对伦敦铜价走势作出预期。但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