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上古流行至今的金属涮火锅

2013年04月12日 8:50 97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1984年,在对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敖汉旗康营子一座辽墓考古发掘中,在甬道东西两壁上均发现了壁画。此壁画应该是“侍奉图”,其中东壁那幅画中,三个契丹人围着一个三足火锅,席地而坐,中间一个人正在调拨着火锅,旁边一人拿着筷子,正欲吃。火锅旁边一只三足容器内盛着满满的(羊)肉、雁禽肉这类已清洗干净的待用食材;前面方桌上有两只盛放佐料的小碗和两只酒杯。桌右侧有一长颈罐,应该为酒瓶……一千多年前契丹人涮火锅的场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传说,契丹人涮火锅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发明。当年阿保机率军进攻渤海国,行军至一个叫天门岭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埋锅,准备休息吃饭。就在锅里汤开时,探马递来情报,称一队渤海兵正杀过来。当时契丹兵都饿着肚子,不吃饭怎么迎战?阿保机立即传令:马不离鞍,刀不离身,卒不离伍,锅不离火,将生肉削成易熟的薄片,围着煮沸的大锅,挟着肉片轮流涮着吃……从此,涮火锅在契丹人中间传了开来,后来又传到女真人、蒙古人、满族人直至中原地区汉人中间。


  明代冬日吃火锅意在养生保健
  明代吃火锅,则有了现代特讲究的保健养生的概念。明代宋诩所撰的《竹屿山房杂部·养生部》(卷三)“生爨牛”条,提供了两种涮牛肉的方法,其中一种是将牛肉“视横理薄切片,用酒、酱、花椒沃片时,投宽猛火汤中速起”。 如果放鲜笋、葱头之类,最好是先煮熟,涮羊肉的方法与涮牛肉一样。不过,在所有朝代中,喜欢且最会吃火锅的当属清朝人。
  吃火锅在清代空前兴盛,清代冬天里的北京城,火锅飘出的香气溢满街头。清代盛行吃火锅,更多是受到皇家满人的影响,满族人本来就喜欢吃火锅,入主中原后更有条件吃火锅。清朝皇家一年四季中三季火锅不断,除夏天不吃外,秋、冬、春三季每膳必上火锅,特别是冬天更是花样繁多。
  清朝每个皇帝都喜欢吃火锅,尤其是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几乎每顿必上火锅。以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的御膳来说,据记载,共上各类火锅23种、66次,有鸡鸭火锅、舒意火锅、全羊火锅、黄羊片火锅,有鹿肉、狗肉、豆腐、各种菜蔬等不同火锅食材。在皇家大小宴席中,也总少不了火锅。如著名的“千叟宴”上,每一席上都设火锅,嘉庆皇帝登基那年(公元1796年)大摆千叟宴,光火锅便用了1550多只。
  不得不承认,中国“火锅文化”是在清代光大起来的,这种食俗一直影响到现代,至今不衰。

[1] [2] [3]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