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纹铜片惊现奇怪图案·考古滇国最早文字

2013年03月12日 12:47 742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出土信息

出土信息


  中国有色网·赏鉴频道讯     战争、献俘、纺织、狩猎、放牧、斗牛……这是古滇青铜器上反映的生产生活场面,古滇国在不到500年的短暂历史里创造了“世界级青铜器”的辉煌历史。然而,古滇文明为什么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靠什么联系和交流?靠什么记录生产生活?
  在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的刻纹铜片上,考古学家惊奇地发现了一种类似于原始图片文字的刻纹图画……
  两千年前,当屈原洋洋洒洒地写下《离骚》时,安居于西南边陲的古滇国还没有开始使用文字。这无疑是古滇国历史上的一大遗憾,因为缺少了文字这个最朴实无华的记录者,再精美绝妙的青铜器也难以让考古学家复原出一幅完整而精确的古滇国发展脉络。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无字的历史,让古滇国的探秘之路蒙上了重重疑云,撩拨着一批又一批考古学家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古滇人,在不到500年的短暂历史里创造了“世界级青铜器”的辉煌历史,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记载一件事情,最快捷简明的方法理应是文字,可偏偏,为什么不使用文字?为什么描述一场战争的场面要耗费如此大的工夫去雕铸一个铜鼓
  滇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无字史。在这部无字史里,间或闪现的刻纹铜片、刻字钱币、铭文提梁壶,或为滇民记载的图片文字,或传自大汉文明,都在历史的书页上,诉说着这个古老民族与文字的点点关联。


  一块铜片
  考古发现“奇怪的图案”
  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的一件长方形刻纹铜片上,绳纹横线将其分为五格,每格中都有几种不同形状和内容的刻纹图画。
  1956年,考古学家在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的一件长方形刻纹铜片上,惊奇地发现了一种类似于原始图片文字的刻纹图画:
  这一铜片用绳纹横线将其分为五格,每格中都有几种不同形状和内容的刻纹图画。其中,第一格有一只雄孔雀、一支玉璧(或宽边玉镯)、一个系背带的竹箩、一个编发的带枷奴隶(其下画一圆圈)、一头牛(其下有七个圆圈)、一匹马(其下有两个圆圈)、一头豹子、一只绵羊(其下有两个圆圈)和三个海贝;第二格则有一系带的牛角号、一个草编的小篮、一头牛(其侧有四个圆圈)、一个编发的人头、一个双手被缚的编发奴隶、一只绵羊和一个海贝(其侧有两个圆圈);第三格有一装钱的筒状物、一只老虎、一个编发的人头(其下有一个圆圈);第四格有三件纺织工具;第五格因为已经残缺不全,仅可见留耳的铜釜和编织物局部。
  在古代,人们表示某一物或记录某一事时,多采用图画形式,我们暂称其为“图画文字”。“这些图案显然不是一般的装饰图画。”考古专家、云南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张增祺在《滇国与滇文化》一书中指出,“一块普普通通的铜片,用不着装饰如此繁杂的花纹。它很可能是一种表形、表意的图画文字”。而此铜片表现手法上的许多特点,也和古代的图画文字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考古学家林声也认为刻纹铜片上的符号很有可能是一种原始的“图画文字”。


  解析刻纹
  或为一份随葬品清单
  专家推测,刻纹铜片是一件专为死者开的特殊随葬品“清单”——上面雕刻之物都是不便轻易随葬,或随葬后会很快消失的东西。所以,也可以说其是随葬品的代用物。
  张增祺在《滇国与滇文化》中进一步解释,这枚铜片上的刻纹,诸如兽类、牛马、任务、器具及货币等均有具体而实在的意义,这与滇国青铜器上常见的几何装饰图案有明显的区别。同时,相比于滇国铜鼓和贮贝器上的具象纹样,这一铜片上的刻纹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对省笔和会意两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比如,在画牛、马、羊及虎、豹时只画其头部。为了区别绵羊和山羊,则用有无胡须来表示;此外,在画织布工具时,该刻纹手法只画棕片、背带和打纬刀,使人能够一目了然其就是一架原始的踞织机(腰机);而当试图表示那些不易表现形象的食物时,则往往用一件与此有关的器物为标志,从而使人们联想到这一事物的存在。“如,刻纹铜片上画了一件牛角号,此号在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中属平常之物,与玉璧、海贝及虎豹等贵重之物同列显得不伦不类。但其实,云南古代民族如果遇外族侵略或其他紧急情况时,都会以吹牛角号为集结方式,百姓听到号声后立即蜂拥而至,听候头人的指派。因此,头人的家中一般会挂一牛角号,并将其视为法号施令、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然而权力这个概念过于抽象无法直接表现出来,故用与此有关的牛角号来代替。”正因如此,石寨山13号墓的主人死后,不仅需要用大量随葬器物,也要将其拥有过的“权力”一并随葬。与此相似的还有用于表示粮食和土地的竹箩形象、用于表示财富的贮贝器。 (更多内容请见下页)

古滇国铜存钱罐:西汉贡纳场面贮贝器

三星堆青铜兽首冠人像欣赏

神秘的商代青铜王国

漫谈青铜器收藏市场和鉴赏技巧

冯毅评析中国青铜镜收藏市场

青铜器修复缺损纹饰补配重要 手艺人成为杂家

当代青铜器辨伪例说

贾文忠的青铜器人生

洛阳青铜器仿制形成产业链

中国古代各时期青铜艺术鉴赏

青铜器收藏市场现状和收藏技巧

青铜古鼎:王权的象征

云南蔡家山·百年“铜匠村”

云南会泽斑铜:徘徊在存亡边缘的金属工艺

丽江纳西族黄铜舀水瓢【现代金属工艺用品】

铜道艺术馆于哲:志铜道合遇见金属艺术

山西大同铜器 工艺中的奇葩

西藏日喀则“孜东铜器”的传承之路

新疆叶城铜匠世家:拿起爷爷的“乃山丁”

初探铜陵铜工艺品市场——金蜗牛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伟随访实录 

金属工艺品专题: 铜韵梦想第二届中国(铜陵)国际铜雕

创意金属工艺品· 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的金属印象

向黑向白:铜雕壁画家安建达访谈【现代金属艺术家访谈录】

有色网·图片频道

有色网·摄影展厅

 铜资讯频道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