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临仙境的铜熏炉鉴藏
2013年02月26日 13:38 224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铜器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我国古代有焚香的习俗,或燃香洁室,或熏衣染被。“欢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这是汉晋六朝文人对熏炉和香所作的隐喻吟咏。在焚香器物中,汉代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堪称最为精湛的博山炉之一。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于1981年在陕西省兴平市茂陵东侧一座陪葬坑中出土,是一件陪葬品。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而这座陪葬墓属于他的姐姐阳信长公主。炉的外侧刻铭文一周135字,记载了此炉系宫廷所造,原为未央宫物,后归阳信家,当时称作“金黄涂竹节熏卢(通“炉”)”。学者据此推测,这是汉武帝给他姐姐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赐。
据《史记》记载,有人告诉汉武帝在蓬莱海中有仙山,也就是博山,在那里能见到神仙。现代人都很清楚,所谓海中仙山实际就是海市蜃楼,但古人尚不知晓海市蜃楼的科学原理,误以为是仙境,一旦遇到这种奇特现象,自然惊奇万分,兴奋异常。汉武帝得知海上仙山的事情后,不仅派人去寻找仙山,还亲自率领百官到今天的山东青州一带,遥望仙山。当他返回都城长安后,依然难舍仙山仙境之情,便下令制造了象征蓬莱仙境的博山炉。很快,这种博山式样的熏炉就传播开来。
“博山炉”最初呈现铜质素面,后随工艺技术的发展,外表施以鎏金,或错金、银。被“错金错银”工艺装饰过的器物表面,金银与青铜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彼此之间相映相托,将图案与铭文衬托得格外华美典雅,色彩对比、纹饰线条更加鲜明,艺术形象更为生动。博山炉流行于汉代,后来历代多有仿制。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