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叶城铜匠世家:拿起爷爷的“乃山丁”
2013年02月04日 10:29 812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铜器
老乡们正在挑选手工铜器
阿不力米提在打造铜壶
阿不力米提的铜器摊子
午后,阳光蜿蜒照进这条朴素的小巷。铜锅、铜茶壶、铜阿不都壶(一种长嘴儿洗手壶)、铜抓饭铲、铜笊篱、铜火锅,安闲陈列在一个手推车上,经柔和的金辉照耀,犹如被施了魔法,获得了生命般,鲜活欲动。
这是位于叶城县加满清真寺旁的小巷,51岁的维吾尔族人阿不力米提·吾买尔便是这些铜制品的主人。阿不力米提守着一间四五平米的小作坊,“叮叮当当”地做了三十多年铜匠,也延续了爷爷和父亲传下来的家族技艺。
传承
拿起爷爷留下的“乃山丁”
小巷狭窄拐弯多,外地人很少能注意到它。巷口外主街上,更好的铺面被一排铁匠铺占据着。因为需求量大,买家多,生意颇旺。而巷子深处,阿不力米提的铜器生意,相对清淡许多。
阿不力米提的爷爷和父亲都曾是当地知名的铜匠。在过去,较之铁匠,铜匠需要掌握的技艺更高,产品高档,收入稳定,是份不错的职业。因此,铜匠手艺一般是在家族内部流传,想学艺拜师十分困难。
13岁时,阿不力米提跟随父亲学习技艺。首要环节是熔化铜,再用锤子砸成均匀薄片,继而加工成各种铜器。历经寒暑,到了17岁,阿不力米提终于做出了第一把铜壶。此后,他一直跟父亲一起干,直到而立之年才独立撑起了这间作坊。他说,现在做铜活儿其实比以前省事多了,喀什有卖铜皮、铜板的,拿来便能用,省了费时的炼铜工序。
作坊前,竖着一根造型奇特的铁棍,两端各有一个扁圆弧度。阿不力米提称它“乃山丁”(一种类似撬杠的工具),是从他爷爷那里传下来的。从磨得白亮的两端可以看出,乃山丁的使用频率很高。
为了演示,阿不力米提将一个“A”字形木器用腿固定,再将乃山丁从中穿过,形成稳定的三角力支撑。他取来一把几乎成型的茶壶套进乃山丁,壶肚子从里面恰好顶在扁圆一端。经过铁锤一番旋转敲打,壶的曲线达到了完美。原来,这乃山丁还是神奇的弧度矫正器。
铜具有导热快的物理特性,这也造就了铜器皿的优越性:省燃料、水易沸。不仅实用,它们还是家中赏心悦目的装饰品。阿不力米提介绍,二十年前,叶城家家用铜器,家庭环境稍微殷实一点的,都喜欢买几件上好铜器用,也是摆设,来客时为主人长足面子。
阿不力米提家有个家族传统,所做物件一年内保修,顾客拿来用旧的铜器可换底或重新熔铸,一律只收成本。他从店里取出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阿不都铜壶,其表面暗淡,底子已坏,这是阿不力米提爷爷做的,壶主人用了几代,舍不得丢弃,几天前拿来让他帮着换个新底子。
过去,一把铜壶会在几代人手中接力使用。生活中,人们离不开铜器,逢到过节、结婚,人们喜欢用闪亮的铜器烘托喜气。那时,阿不力米提的父亲和爷爷忙到几乎没有休息日。说到那段铜匠的美好时光,阿不力米提一脸神往,手中正在敲击的铁锤也顿住了。
坚守
从顾客的赞美中获得欣慰
阿不力米提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制作20多种铜器。制作铜器要眼明手快,工序大致相同,要先将铜片熔化锻造成粗坯,接着依据所要制作的器具形状用榔头敲成生坯,再经过雕花、抛光、镀锡等辅助工艺,一件光可鉴人的铜器就算完成了。
其中,“打型”是最难的工序,做铜器没有任何模具,用料多少、弧度大小,全靠匠人的感觉。可阿不力米提做出来的铜器,无论是造型复杂的阿不都壶,还是十多厘米的铜勺,都像用模具倒出来似的,令人不可思议。 (更多内容请见下页)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