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锡雕传承人:尝试用数控技术创新
2012年11月29日 13:56 603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铅锌锡器
在王千钧看来,只有不断提升锡雕的创新研发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2007年,他发起成立了莱芜市鲁王工坊锡雕艺术研究院。此外,他还利用学习期间积累的资源,在清华大学创办了研发基地,延请工艺美术方面的顶尖人才来加强产品的设计与研发。
在人才培养方面,王千钧改变了“技艺不传外人”的传统做法,直接从工艺美术学校招收大中专毕业生。
这些努力不仅让他收获了《中华至尊》、《高山流水》、《鹿王本生》等一批独具创意并体现当前锡雕工艺水平的艺术精品,而且还推动鲁王工坊在迈向产业化的道路上走出了重要一步。
非遗传承该不该这么干
王千钧的做法在非遗保护人士中间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一位在山东具有影响的非遗保护人士曾经当面否定了王千钧的创新:非遗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要原汁原味地把传统的工艺传承下来,用现代设计和现代科技生产出来的锡雕产品,还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么?
也有许多人对王千钧的创新表示高度的肯定。他们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要求所有的东西只能原封不动,一成不变,关键是要使其保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王千钧有想法,有思路,他的这些探索是锡雕艺术史上的亮点。
对于这样的争论,文化部的一位专家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发展不可分割。我们既要做好保护、传承工作,同时又要利用、发展好文化遗产,要通过利用和发展,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当前,积极利用一些现代理念和先进科技手段来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有利于解决部分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的两个方面的棘手问题:一是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民众与它们的感情日益疏离;二是保护工作缺乏持久的动力。在生产工具、生
[1] [2]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