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如何取舍有学问

2012年09月12日 10:36 198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U7902P1081T2D84203F6DT20120911172955

资料图片 

  虽然景泰蓝收藏价值极高,或成收藏新宠,但当今景泰蓝市场鱼龙混杂,毫无收藏和投资价值的“景泰蓝”充斥其间,如何取舍是一门大学问。
  收藏投资需谨慎
  据悉,珐琅工艺大师全球仅存不到10人,真品难觅,掐丝珐琅的市场行情逐年升温。由于珐琅价格高企,使得市场出现一些仿制品,有些高仿品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藏家需要慎之又慎。
  “其实,现在国内的景泰蓝市场相当的乱,充斥着各种假冒伪劣。若不是内行人,还真不好辨别。”广东纳川创意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景泰蓝金丝工艺画李总对本报记者表示。
  “现在的景泰蓝市场,真假难辨、良莠不齐,虽然潜力无穷,但收藏风险不少。托科技的福,现在制作景泰蓝的先进生产工具繁多,这些机器制作出的大批量廉价景泰蓝就混入了市场中以假乱真,一般人肉眼很难分辨出来。最棘手的是把回流工艺品当成古董的这种。有些掐丝珐琅标明为出自清朝,但细看之下,确是解放后五、六十年代的景泰蓝工艺品。这并非卖家在蒙人,很有可能他们从国外收购过来的时候就没有弄清楚。”
  据介绍,为了换取外汇,建国之后中国专门生产景泰蓝工艺品,文革前达到了顶峰,景泰蓝远销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当时生产的工艺品中,有大量仿古工艺品。目前,在深圳的古董地摊上也还可以见到这种仿制品,往往被人误认为古董。殊不知,真正的古董与仿制品之间的价值有着巨大的差别。
  如何鉴别景泰蓝
  “不是所有珐琅器都叫景泰蓝。有些爱好者,连基本的都不大清楚。”李总表示,国内珐琅器分掐丝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锤胎珐琅和錾胎珐琅五种,其中的掐丝珐琅因为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又以蓝色釉料为主,故称“景泰蓝”。
  收藏掐丝珐琅,以胎体厚重工艺精细为最佳。一件约30厘米高的乾隆掐丝双耳龙寿纹瓶,器胎可厚达1厘米以上,重量可达数公斤,需双手合力才能提得起;而清道光年间及后世制作的景泰蓝,器胎和重量都要轻巧得多,一只手便可提起。此外,收藏掐丝珐琅,除了认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其次是炉、瓶,且须造型奇特,以有出戟、附件为佳;再次是碗、碟、杯等。
  珐琅器的古法工艺已经失传,眼下赝品做得再逼真,也无非是使用草酸、盐酸之类化学品在外表做旧上下功夫。鉴别真伪时一比重量、二看包浆——“比重量”是因为赝品的底胎厚度和釉料比重都无法达到古法珐琅器的完美程度,所以入手较轻。通过包浆辨真伪难度相对较高,但最见效。一两百年以上的真品包浆都有一种厚重、内敛的沉稳之美,那是历史留下的痕迹,赝品则釉料锋芒外露。晚上用微光照射,真品明显吸光,赝品明显反光。特别要注意的是,针对近年来珐琅器市场出现一股“海外回流潮”,但这些回流的珐琅器暗藏玄机——既有我国早年流失到国外的真品,也有很多国外制造的洋物件,尤以自鸣钟为多。
  另外,历史因素也要放入考虑范畴。比如明代器的珐琅质厚,色透,砂眼凹坑大且多;清初器的珐琅也有砂眼,但比明代有显著改进,珐琅质厚但不透;至清末、民国,珐琅稀薄,但砂眼几乎消失。火镀金的色彩:明代器金厚,色泛红;清初器金薄,色泛黄;清末金色泛白;近现代采用电镀工艺,金更薄。

张同禄景泰蓝艺术展在京举办

张同禄:景泰蓝还能这样做

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的收藏与鉴赏

清铜胎画珐琅八方攒盒鉴赏

元明清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简述

阿拉伯文景泰蓝香炉鉴赏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