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之冠:秦始皇的御用彩绘铜车马队

2012年08月20日 13:40 295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青铜之冠:秦始皇的御用铜车马队

青铜之冠:秦始皇的御用铜车马队


  秦始皇兵马俑目前已出土陶俑千余件,预计存量可达到8000件。在这浩大的铁骑兵团中,迄今为止,却仅仅出土过1组两件彩绘铜车马,极其稀有外加华美异常,堪称秦陵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1980年,在兵马俑面世4年之后,这两件铜车马在秦始皇陵边出土。发现时,它们被一前一后地排列放置在地下7米的一个长方形的陪葬坑中。因为当时青铜器制作工艺方面的局限,铜车马并没有做成当时实用车的大小,而是按照皇帝御用车队中属车的形制缩小二分之一。和过去考古发现的木质车多已腐朽不同,秦陵铜车马采用青铜制作,施以彩绘,并配有大量金银饰件。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驾具最完整、制作最精美的陪葬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两辆铜车马中,前车的驾车人站立驾车,后车的驾车人坐姿驾车。前车称为“立车”,后车叫“安车”,是供主人出行乘坐的。
  一号车“立车”的车厢中,立有一柄伞形车盖。伞的顶部是圆形,车厢是横长方形,这与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有关;每个车轮有三十根辐条,当时以三十天为一个月,车轮滚动象征日月轮转,所谓“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一部车子,将秦人的宇宙观都涵盖其中。
  二号车“安车”的车厢分前后两室,狭小的前室供御手乘坐,宽大的后室为主人乘坐。安车车体一共有三个车窗,由于车窗“开之则凉,闭之则温”,所以该车也叫辒辌车。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于河北沙丘后,就是用这种车运回咸阳的。
  为了显示皇家车马的雍容华贵,两乘铜车马上各配有七千克左右的金银饰件,大都装饰在马的身上。如马前额上叶片状的金当卢,马头上的金银络头,两骖马脖子上由42节金管和42节银管组成的金银项圈等。右侧骖马头部上方,还有一个半球形的铜泡,上面镶有16颗金珠,铜泡正中有个高22厘米的铜柱,铜柱顶端的铜球上有一个穗形璎珞——这是皇帝车舆的标志,为考古史上首次发现。
  铜车马上的马与人,虽然没有秦兵马俑坑中的那么高大,但依然被赋予无尽的生命力。高车御手面部表情沉静,严肃中透着一丝轻松,安车御手则跪坐于前室,面带几分恭谨的微笑。把一个高级御官内心的自负、不安、尽职和忠诚刻画得栩栩如生。
  而铜车马体现的青铜铸造技术,可以说是2000年前所能达到的极致。秦代工匠成功地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比如说,它的车轮做得十分考究,密集的辐条分散了车身重量对轮圈的压力,使得轮子既轻快又结实。从侧面看,辐条靠近车毂的地方明显加宽,为的是加强轮子横向受力的强度,很像今天的自行车轮。它的青铜配比也特别科学,如伞盖加铅更有延展性,直径1.5米,最薄处仅0.5毫米。而箭镞则添加锡使其更为坚硬。
  如果说秦兵马俑是以雄伟的军阵和千军万马的气势撼人,那铜车马就是以高超的冶铸技术和豪华的装饰、彩绘感人。两者各具特色,交相辉映,是秦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才能的体现。

创意金属银色复古马车 打火机【现代金属工艺家居用品】

国博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赏析

世界级珍宝青铜猪尊出土记

铜雕摆件:黄铜奔牛

云南斑铜牛类作品独具特色

北京房山大暴雨冲出两件金代青铜器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