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炉仿宣首先意味着继承

2012年07月24日 14:29 204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青海省博物馆藏铜香炉

青海省博物馆藏铜香炉

宣德炉款识
宣德炉款识


  丁 孟
  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


  宣宗朱瞻基御极时,明朝国势巳趋鼎盛,为再兴铜器新文化提供了可能。《宣德鼎彝谱》描述说,宣德三年,皇帝以“郊坛、太庙、内廷,所在陈设鼎彝式范鄙陋、殊乖古制”故,诏命礼部与太常寺司礼监一起,会同办理冶铸之事,限期铸成。所铸器物之“款式、巨细,悉仿《宣和博古图录》及《考古》诸书”,并内府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拣选照依原样勒限铸成。其中所宗范本出自《宣和博古图录》、《考古》诸书者达88款,而出自各个窑器样者仅29式,前者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强。可见宣德所铸诸器,仿古之器应为大宗。铜炉并非主旨,自然也不会有“宣德炉”的称谓,“宣德炉”必是后人的提法。
  依《宣德鼎彝谱》之载并较诸实物看,明代铸造铜炉的用工与用心之巨、选料之精、规模之大自中古以来无出其右者,带来并推动了历史上铜炉文化的高潮。举一个例证。有明一朝,官造铜炉都带有年号款,这种用皇帝的年号来标记作器年代的款识,在宣德朝已普遍出现。款识内容是“年号﹢年制”,器物上的这种书款方式始自永乐时期。宣德四字篆书款数量最多,且沿用“永乐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的旧制,除了用宣德二字替代了永乐二字外,“年制”二字的篆法与意境几乎相同。与永乐朝不同的是,宣德时期开始逐渐推行“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宣德官器上款识方式的多样化,表明该时期是器物款识方式的一个重大转折期。从篆书到规矩的楷体,宣德朝最终完成了渐变款识方式。此后,四字楷书年款和六字楷书年款作为通行款识方式,在明代中晚期实现了固定,并为清代所延续。
  通过上面的叙述,相信大家已了解到,宣德朝为后代积淀出丰富的语汇范式,摸索出各种的精密技术,形成了稳定的审美心理,这些都体现在历代铜炉工艺杰作上,因此铜炉仿宣也就首先意味着继承。关于“宣德炉”,眼下还没有令大家信服的标准器,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宣德炉”起源的脉络不久将会得到阐明。

 

铜香炉:奢华的生活用具

明铜象耳宣德炉139.15万成交

清铜制双狮耳香炉鉴赏

明铜象耳宣德炉139.15万成交

清铜制双狮耳香炉鉴赏

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的收藏与鉴赏

阿拉伯文景泰蓝香炉鉴赏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