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锡壶是这么做出来的
2012年07月09日 14:47 735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铅锌锡器
永康传统锡雕技艺传承人盛一原在为小记者现场演示打锡过程。
采访。
感叹。
对比。
座谈。
永康有“五金之乡”的美誉。据清道光年间的《永康县志》载:土石竹木金银铜铁锡皆有匠……多鬻技他乡。可见旧时永康五金艺人走南闯北的盛况。
永康锡雕工艺发展于五代,但当时锡业由专门机构经营,锡艺作为民间技艺并未流行。到了宋代,锡器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用品,打锡逐渐成为永康民间的一门重要手工艺,明清达到鼎盛。如当地婚嫁习俗中,嫁女儿有一个传统,嫁妆里要有锡做的茶壶、酒壶、烛台、果子盒等,雕刻吉祥图案,越精致,主人家就越有面子。
永康锡雕地方气息浓郁,其工艺流程一般要经过熔化、压片、裁剪、锻打、拼接、锉、刮、削、走花(雕花)、走字(刻字)、抛光等10多道工序,做工精细,风格独特。因锡器光泽清亮、洁白如银,还具有防潮性好,原料低廉,经久耐用等特性,其实用性在长期的农耕社会里,满足了民众日常生活需求。在技艺传承上,永康锡艺工匠沿袭“三年徒弟二年半作”(半作系徒弟出师后替师傅当伙计,拿一半工钱)的行规,有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但以师徒传承为主。
2008年,永康锡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在永康打锡工匠中有“铜锡不分家”(一般打锡器的艺人都会打铜修锁补铜壶)的说法,故而永康铜艺(省“非遗”项目)也颇具影响力。
“五金”是哪些金属?锡排行老几?它又能雕刻出什么样的艺术品?上周四下午,本报“小记者访非遗”活动来到永康,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坐落于永康市总部中心大楼的永康锡雕馆,15名小记者一起体验锡雕的艺术魅力。
惊叹———以前,真是小瞧它了
进入位于25楼的永康锡雕馆,小记者们立马忙碌开了,纷纷拿出纸、笔、相机,刷刷刷地记录着。蜡烛台、茶壶、酒壶、茶叶罐、锡鼓、锡祭用具……琳琅满目的锡器用品,让小记者们一下子进入了锡艺世界。
“这个茶壶,我外婆家也有!”三年级小记者沈遥远看到一只锡壶,惊叫起来。这是一把有着优美弧线的锡制水壶,把手镶嵌着白色的玉片,做工精致、细腻。“我还用这种锡壶喝过水呢!”沈遥远说,原来,这个锡壶这么珍贵啊!以前,真是小瞧它了。
小记者们从古锡器展厅开始参观,随后一路参观了传统工艺纯手工锡器展厅、现代锡器展厅、锡雕手工作坊等。工作人员告诉小记者们,在几百年前的永康城,人们大多崇尚锡制品,在婚丧嫁娶、馈赠亲朋好友时,更是以锡制品为贵,因此,锡加工成为当时永康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即使现在,在许多人家里还经常可以看到如烛台、杯、盘、盏等锡雕用品。
“这对花瓶太漂亮了!”当小记者们来到一对“特大花瓶”面前时,惊呆了。这是一对雕着梅兰菊竹和诗句的锡制花瓶,光彩夺目。工作人员夸小记者有眼光,原来这是一对获得第二届金华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的现代锡雕作品。
此外,还有“八骏雄风”、“迎客松”等锡画,也让小记者大饱眼福。
得意———我的数学知识派上了用场
随着“叮叮当当”的清脆敲击声,小记者们来到锡雕手工作坊前。大家围在永康传统锡雕技艺传承人盛一原等正在现场展示锡雕工艺的师傅们身边,看着他们用小锤子敲打,转眼间,一块不起眼的锡板变成了锡壶的一个部件,随着一个个部件的产生、焊接粘合,一把古朴的锡壶就这样从艺人手中神奇地诞生了。
当看到锡雕师傅吕爷爷用一件奇怪的物件在锡坯上画圆形,小记者们忍不住提问:“吕爷爷,这是什么?”“‘圆规’啊!”吕爷爷笑着回答,“旧时是没有圆规的,打锡的师傅都用这样的铁夹子代替了。瞧,也能画出漂亮的圆呢!”
“为什么要画圆?”小记者有些疑惑。吕爷爷这时有些感慨:“制作锡雕是要用到数学知识的,特别是几何知识。可是爷爷没上过学,不懂啊,只好做好一个样板,每次拿出来依样画葫芦。”
“我知道了!比如,要制作一个锡制广口杯,就要在锡板上画出一个扇形和一个圆形,对不对?”一名小记者有些得意,因为他的数学知识派上了大用场。吕爷爷听了,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神奇———不用电也能做锡雕
在金属工艺品中,锡仅次于金、银、铜,其“亮如镜、色如银”。令小记者们惊讶的是,锡雕不用电也能做出来。
熔锡和焊接用的是炭火,粗坯是榔头敲的,打磨和抛光时用的轱辘车是用脚踩的……盛一原告诉小记者们,传统锡雕是一门纯手工的技艺,只要准备好一些如錾子、拐砧、砧板、抛光刀和光针等常用工具,艺人们就能生产出一件精美的锡雕工艺品。
为了让小记者感受到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盛一原还现场演示了烊锡、浇铸、打制等传统锡器制作过程。小记者李娜忍不住掏出了手机打开摄像功能,把整个锡雕生产过程拍了下来,打算带回家给妈妈瞧瞧。
其中,烊锡的过程让小记者们最惊叹。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锡块,在高温热风枪的吹拂下,慢慢熔化成液体的锡水。据盛一原介绍,在旧时,通常用炭火熔锡,因展馆内不许有明火,所以用高温热风枪代替了。因为在金属中,锡的熔点相对较低,当温度达到230℃左右,锡就开始熔化了。“旧时,锡板都是这样通过木板夹出来的。”随后,盛一原拿出两块木板,将熔化的锡水倒入其间的缝隙,然后用脚一踩,分开木板,一片银闪闪的薄锡板就成型了。“有了薄锡板,就可以打造各种形状的锡工艺品了。”
“我觉得,锡雕就和巧克力差不多,它们有着相同的‘密码’。”看完整个过程,小记者王泽宇总结了一番。在他看来,巧克力遇热会融化,锡也是如此。虽然童言无忌,但这一天真的观点引起了其他小记者的一阵七嘴八舌:“下次,我们把巧克力熔化,做各种小动物吧!”“还有,泥巴好像也有‘密码’吧?”……
小记者留言板
五年级小记者童昊:在永康,会纯手工制作的锡雕艺人不多了,所以我们要保护这门技艺,让更多人关注它。
五年级小记者王泓顺:锡雕等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彩,我希望这些文化遗产能一直传承下去。
三年级小记者陈舒雅:原来制作锡雕这么难啊!我回去后一定要好好上网搜索一下,多了解。以后,我还会带好朋友来参观的。
五年级小记者王鸿瑞:我真想亲手尝试一下这门制作工艺!
五年级小记者胡艺凡:古锡器让我着迷,那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锡制品越来越精致了。
……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