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放弃高薪转型做“铜佬”
2012年06月07日 10:26 3055次浏览 来源: 新快报 分类: 铜器
"铜佬"与他的铜器作品。
"铜佬"与成龙大哥。
梁晓宁一心坚持他的打铜之路
“假如你有着一份高薪的工作,住着自己的房子,你会放弃这一切,去追求心理的梦想吗?”“乒乒乓乓”,身穿活动工作服,挥动着大锤子的“铜佬”,在工作室里敲打铜器,一干就是8个小时。他叫梁晓宁,2008年,他开始从事打铜事业。而在转型之前,他是专帮一线明星拍照的专业摄影师,名利双收。如此优渥的工作,他为何突然放弃,转身选择做“铜佬”?
他只卖艺术不惜卖房度日
前日,在先烈东路星坊60创意园一间工作室内,记者见到了“铜佬”,他叫梁晓宁,今年40岁,他的工作室叫“老铜闹场”,确实挺闹,隔着挺远也能听到“乒乒乓乓”的声音。记者看到,与传统印象中环境优雅的工作室相比,“老铜闹场”非常简陋。大厅里,一个杂乱堆放着铜器的大桌子,几张凳子和一个大风扇,然后别无他物。
“铜佬”的铜器作品,多以图腾、艺术品为主,甚至还有迈克杰克逊的铜雕。“铜佬”会听着音乐打铜,不是因为对音乐热爱,而是为了保护耳膜。所以,他们工作的时候,你要说话,就得挥手引起他们的注意。
“铜佬”称打铜是一种追求,并不是发达之路。“2008年至今已5年,总收入不到2万元,扣除成本,基本没盈利。”“铜佬”说,工作室开设至今,只接过一单大活。他分析,这可能跟经营风格有关,“我创作作品,卖的是艺术,并不是说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开放我的产品。”他也介绍,有些铜器还是比较好卖,如铜碗、铜水壶等日常用品,但他并不生产这些。“我会探索、尝试各种风格,寻找自己的道路。”“铜佬”表示,虽然生意目前还不行,不过他并没有太多的心理压力。
工作室如此低的收益,加上原材料成本非常高,“铜佬”是如何撑过这些年的呢?原来,2009年,“铜佬”卖掉他在海珠区的一套房子,“2007年几十万元买的,2009年卖了一百多万。”就这样,他靠卖房的收入一直支撑下来。
威水史大明星是他的常客
“铜佬”家里并不是经营铜器的,而他是从2008年转型打铜,源于大学时代对“铜制品”的喜爱,这期间也学过相关的铜器打造技术,非常着迷,觉得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十多年前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在专业课上接触铜雕,就已经喜欢上了。”“铜佬”说,“2008年,我开始打铜,那时候35岁,打铜是件力气活。所以我要趁年轻,做令自己快乐的事。如果只为了赚钱,把有生之年浪费在不喜欢的工作上,没有意义,也不快乐。”
而在这之前,“铜佬”曾是一名摄影师,开始记者也不以为意,直到铜佬打开笔记本展示以前的摄影作品——一大批一线明星的照片,让记者瞠目结舌。“我之前帮很多一线明星拍商业照或广告照。”“铜佬”说,如今的收益跟昔日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壤之别。面对目前的窘境,“铜佬”没想过重操旧业,做兼职搞商业拍摄,“不少拍摄要花很多时间,而且要花很多精力去构思,这样会影响我的铜艺创作。”如今,打铜就是他的一切。
蜗居出租屋感谢家人支持
谈到家庭,“铜佬”说要特别感谢老婆,因为她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的事业,“买的房子,只享受了两年就卖了,如今一家子居住在出租屋里。”此外,家人也支持他的追求。“铜佬”很看好自己的事业前景,因为打铜这种传统手艺,也能打造出新思维新气象,而且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由于“铜佬”追求理想的不懈与执着,星坊60创意园甚至不收“铜佬”的房租。
“铜佬”介绍,他使用的原材料以紫铜为主,这是一种很特殊的金属,它有仅次于金银的延展性,一滴水大小的纯铜,可以拉成长达两公里的细丝,所以可以做出细腻的表情。“现在懂得打铜的人太少了,连打铜需要的工具,例如各种型号的錾子,保护手指的指套,都要靠我们自己一手打造出来。”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