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锡工艺的守望者——朱宝雄

2012年03月30日 13:53 378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锡器

生炉镕锡

生炉镕锡

00219b6753a9109086ac2f
打锡工艺的守望者——朱宝雄


  自唐代以来,打锡是一门谋生的手工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一大批打锡工匠活跃在山村街坊,他们挑着担子,走村串户,招揽生意。随着社会的进步,锡器渐渐退出大多数家庭的日常生活,做锡器的艺人也越来越少。目前,武夷山仅五夫镇毛厂村朱宝雄一人守望着这一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打锡。
  朱宝雄从17岁就开始学习打锡工艺,由于他刻苦、好学,练就了一手精湛的技艺。26年来,他一直默默地守候着这门日渐式微的手艺,如今,他已成了当地唯一的打锡艺人。
  1月12日,笔者在毛厂村找到朱宝雄时,他正忙着为人赶制锡器嫁妆。朱宝雄说:“打锡全靠手工操作,不论大小器皿,都需很多工序,有起火炉、镕锡、倒坯、裁剪、造型、焊接、捶打、刨光、雕花刻字等,一件好产品,往往要打上两三天。”谈起打锡生意,朱师傅的语气里有些伤感,以前锡器是置办嫁妆的必备品,姑娘出嫁,娘家都会打上一些酒壶、烛台、茶叶罐和其它一些瓶瓶罐罐的整套锡器做为嫁妆。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习俗渐渐改变,工业制品特别是电子产品日渐取代了锡制用具,订制锡器的人越来越少。“如今,从事打锡的人已越来越少,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打锡的手艺就要面临失传。”朱宝雄感叹地说,打锡一年最多只有三个月(大多在农历的9、10、11月份)的生意,而且每天的毛收人就是100多元。现在,连他自己的儿子都不愿意学打锡,打锡这一古老民间手工艺将面临失传。
  朱宝雄打锡的收入虽然不高,但他的妻子非常支持朱宝雄传承这一古老民间手工艺。

锡器和打锡

火与锤的艺术 金家锡壶

锡台插红烛洞房花烛夜——访老锡器制作艺人

传统锡器 依旧有人在做

铅锡刻镂技艺传承人:复制青铜器要默念心法口诀

小锡器傍上创意工艺品市场大产业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