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铃:早期青铜器文化缩影

2011年12月02日 11:9 324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9295_2011051317404019X92

  黄河中下游流域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就存在铜铃,从其乐器的属性来看,一般被认为是某种祭祀中使用的器具。到了陶寺文化前期,已形成了“金字塔式”社会阶层结构的首长制社会,像鼍鼓、特磬等乐器,仅被允许随葬在阶层身份最高者的墓葬中,显示出墓主人具有祭祀的权利。
  乐器被随葬在等级高的墓葬中,表明代表祭祀权的乐器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有关。而同样属于乐器,且可能也用在祭祀上的陶铃,在陶寺文化中,则演变为象征威信与财富的铜铃。陶寺文化中,除铜铃外,还有铜齿轮形器等,这类铜器都属于乐器或装饰品,而不是工具或利器。这些铜器的制作方式明显具有中原早期青铜器文化的特征,与西北地区的北方青铜器文化有很大差异。研究表明,铜铃的铸范由内范和外范构成,并很可能是陶制的铸范,这一点也是中原青铜器文化的特征之一。
  二里头文化铜铃直接延续了陶寺文化铜铃的技术传统和社会意义。从技术上说,陶寺文化铜铃的铸范由外范和内范构成,二里头文化铜铃则采用外范为分割范的形式。陶寺文化铜铃顶部有吊挂孔,具有支范的功能,二里头文化铜铃则由此演变成了钮。从陶寺文化早期开始,代表祭祀权的乐器被定位为统治阶层的随葬品,并逐步具体化为铜铃,在二里头文化中,铜铃同样也是被随葬在身份高者的墓葬中。乐器代表了祭祀权,同样具有标示身份地位的功能,二里头文化中制造的铜铃就是威信与财富的象征。
  铜铃表现出以中原为中心的青铜器文化的特征,它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及内涵成为商周文化的基础之一。像铜铃这类乐器出现在祭祀中,并借以区分身份等级的情形,也是商周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可以说,商周以青铜彝器为中心的青铜器文化特征,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寺文化阶段已经出现,这说明这些祭仪活动正是从中原文化发展而来的。从这一点上也证明了中原在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宫本一夫系日本国立九州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