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将经济与环境效益结合

2011年11月24日 8:52 980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技术

  循环实践:传统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变
  在燕窝岭和昌江华盛天涯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线之间,一条条距离地面约3米的“桥梁”横贯丛林之间,这些“桥梁”是专门运输石灰石的“皮带长廊”。2008年6月,昌江华盛水泥投资2亿元,建设4条总长17.3公里的石灰石皮带输送长廊,每年可节约汽车运输消耗的标准煤1.12万吨、节省费用数千万元。
  “皮带长廊”只是昌江循环经济的一个片断。在推进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关键技术推广运用等方面,昌江进行了大量实践与探索。
  随着露天采场不断延深,富矿越来越少,贫矿越来越多。2006年,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多年排放的1400万吨尾矿和堆放的1700多万吨贫矿,上马了110万吨贫矿选矿厂项目,年生产品位含63%铁精矿粉90多万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但随着贫矿产量和需入选的矿石逐年增加,现有的处理能力根本无法满足要求,海南矿业决定新建200万吨贫矿选矿厂。去年8月,项目动工建设,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开始调试生产,可年产铁精矿80万吨。
  利用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余热进行发电,使华盛水泥成为海南首家上马余热利用项目的水泥企业。 (下转A4版)(上接A1版)目前,3台余热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2.7万千瓦,年发电2亿余度,可为厂区提供50%的用电量,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精矿焙烧将产生二氧化硫,为了处理这些二氧化硫,海南矿业钴铜冶炼厂投资3000多万元上马制酸车间,将这些二氧化硫转化成浓硫酸,变废气为原材料,其年产量可达5万吨。由于岛内消化硫酸数量有限,公司再投资8000多万元上马氟化盐项目,将来自制酸车间生产的浓硫酸与莹石反应成氢氟酸,然后再与氢氧化铝、纯碱反应生成氟化盐。同时,每年所产生的5万吨废渣将卖给水泥厂作为生产原料,废水也将实现循环利用。
  海南金林橡胶加工分公司改变生产工艺,较每吨干胶排水10吨的传统方式,现在每吨干胶排水仅约3吨,年节水约5.6万吨。同时,金林橡胶通过推行油改气技术,使用管道天然气,以及把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气进行利用,使每吨干胶消耗能源成本从127元下降到60元。
  把废弃资源“吃干榨尽”,向绿色产业要效益。通过新技术、新项目,昌江正从曾经的“傻大黑粗”型工业,加速向“高精尖特”型工业转变。“一个企业如果只是无限制地采用原材料、大量地生产产品,这是非常简单又轻松的一件事情。与之相对应,企业如需对产品进行循环回收利用,不仅要付出相当多的成本和精力,更要具有先进的技术和超前的理念。”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东感慨地说。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