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艺融入高科技 莱芜锡雕传承有创新
2011年11月21日 10:56 2637次浏览 来源: 大众网 分类: 铅锌锡器
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
锡雕第八代传承人王千钧给记者介绍锡雕作品
莱芜锡雕以造型美观、技艺精湛的手工制作而著称于世。今天下午,“金秋齐鲁文化行”采访团走进莱芜鲁王工坊锡雕展厅。在传统手艺的基础上,现代锡雕已经融入了很多高科技元素,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传统意义上的锡雕工艺品主要以纯度为99%的锡锭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手工技法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现在我们的锡雕制作很大程度上融入了高科技因素,传统工艺与现在科技相互结合,可以说是开创了锡雕传承的新路子。”在展厅,莱芜锡雕第八代传承人王千钧一边向记者介绍这里的展品,一边告诉记者。为了更好的传承这一民间工艺,他曾于2002年的时候自费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进修学习,而在清华学习的这两年,通过与著名专家学者的交流沟通,使得他对锡雕艺术的传承有了新的看法。
“当时在清华学习的时候,就学会了要用国际化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意大利的手工皮具是顶级的,但是很多皮具的选料环节上完全是高科学的介入;坚持手工是瑞士钟表精准技术的灵魂,现在很多瑞士表也是离不开高科技的含量在里面,总不能因为介入了高科技就否定了他们的价值和世界影响力。”王千钧告诉记者,为了把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学习进修完回到莱芜,他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接着,王千钧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融锡是锡雕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很多人质疑把原来的制作环节中的炭炉融锡改为电炉融锡会影响锡雕洁净光亮的成品效果。“其实这是大家传统的一种偏见,电炉融锡出来的效果更加至真至纯,不会让锡雕这一民间艺术失去本真,反而更加升华了锡雕这种民间工艺的文化要素。”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07年,鲁王工坊的锡雕就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到锡雕的后继传承人问题,王千钧比较感慨,“现在锡雕的传承面临着人员招收培训的困境,”王千钧告诉记者,自从04年开始公司化运营,7年的时间有大约200多个人跟着他做过这个行业,但是现在坚持下来的只有十几个,中途很多人都放弃转行了,“像这种传统行业很多人不感兴趣,并且制作工艺复杂、培训周期长,可以说锡雕后继乏人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但是国家可以出台一些政策的支持,比如推动锡雕这种非遗的产业化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困境。”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