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斑铜器制作始于明代

2011年11月18日 11:0 40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945B8C2EBE890CCC6DADC7AF4E55B2D8

小花园云南斑铜艺术中心

  斑铜是云南工艺美术的经典品牌,也是云南铜文化的艺术奇葩,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云南斑铜究竟始于何时。根据古墓葬出土的考据,明代已有斑铜件的制作,就现在的观点来看,云南斑铜器的制作始于明代。
  谈到斑铜缘起这个问题,斑铜工艺始于何时并无史料记载,然而考古学的证据显示,云南最早在明代已有斑铜器件的制作。若要追本溯源,那么斑铜源于东川、会泽。会泽冶铜业发达,一些跟铜相关的制造工艺繁盛。在诸多品类的铜制品中,独享盛名的是“张氏铜匠”祖传的斑铜器。斑铜器的制作始于明代,到1914年张氏铜匠制作的“斑铜鼎”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时,据说已经有了近300年的历史。
  传说张氏家族祖籍南京,世代均为铜匠。明朝时有军队从南京来滇,张氏先祖随军来到东川府,在参与制作大明宣德炉的过程中,得以接触鎏金,金银错,金、银、铜的合金制作工艺,为后来的斑铜制作工艺奠定了基础。张姓铜匠到会泽后,偶然得到天然铜料,凿开铜块后发现有熠熠生辉的晶体,突发灵感反复锤打至一定火候,表面显现结晶斑花,远比宣德炉人工掺加金银后在表面形成的晶斑更漂亮,由此开创了享誉“中华一绝”的生斑锻打工艺。
  斑铜至少在明代已见行世,但初始于何时何地,至今尚无可靠史证。民间的一种传说是,东川有明代宫廷工匠张氏能作斑铜器。传张氏后人曾在云南澄江作铜器,因缺铜源乃移居会泽(属东川),仍为铜器业,后来不断发展并在当地形成“铜匠街”。很多传说现在查无实际,但却可以说事出有因。
  但斑铜之加工、聚散于省城昆明却大有史载。明代时,昆明的铜器制造业已十分发达,《续修昆明县志》载:“铜器,凡铸造神像、炉、瓶成黑色而光滑、花纹精细者为古铜器;锤造炉、瓶成冰形而斑者,为斑铜器;其造墨匣及小件炉、瓶质如古铜而花纹字画以银片嵌入者,则为乌铜器,且又有乌铜走银之称”。 及至清代时,特别是1905年昆明作为自辟商埠开放并1910年滇越铁路修通后,铜器制造业有了发展,斑铜制品声名日盛,成为昆明工艺美术品之出类拔萃者。
  据清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的调查,当时昆明仅铜器铺就有134户,铜器铺中所售斑铜由东川会泽匠人以生斑自然铜冷锻、打磨成器皿初型后售至昆明,再由这些铜器铺加工为成品后出售。这时期,斑铜在东川以张氏家族之“宝鸿号”著称,而昆明以王吉兴之“宝鸿号”最为有名。

[美矿馆] 斑铜矿(bornite)

罕见晚清斑铜“水漂炉”现身昆明

贷款卖“斑铜” 云南毕业大学生一年赚20万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