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晚清斑铜“水漂炉”现身昆明
2011年11月04日 9:34 657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铜器
晚清生斑水漂炉
科检报告
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近日对一件奇特的香炉作检测,经科学鉴定为晚清生斑水漂炉。
近日,昆明藏家杨先生携带一铜香炉到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进行科学鉴定。据杨先生介绍,这只铜香炉是他祖上传下来的,式样比较独特,不同于他收藏的其他香炉,故希望进行科学鉴定。
这只香炉造型古拙质朴,有冲天方耳一对,腰际有一条线,炉下身有三足,粗壮敦厚。炉身色彩斑斓,包浆自然。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主任吕志坚主任目鉴后,认为是云南清晚期所产的生斑铜“水漂炉”。之后,中心检测人员在EDX3600L仪器上为铜炉做金属元素成分含量分析,测出铜纯度高达96%,并弹出属于19世纪晚期(清晚期)西南地区产品的数据库对比结果。仪器检测数据,完全印证目鉴结果。
吕志坚介绍,斑铜是云南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斑铜工艺品的制作复杂而严格,须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而成。“水漂炉”属于斑铜作品中一个特殊绝妙的品种,该炉全凭工艺师的经验,于炉腰部敲打出一道漂浮线。打造过程中,不施任何焊接工艺,炉身要凭眼、手感觉轮番敲打,做到厚薄均匀。完工后置于水中,香炉可以端正地漂浮起来,水位刚好齐线。
吕志坚还谈到,生斑铜工艺,约起源于明末清初的会泽、东川一带。由于采用天然铜制成,所以称为生斑铜。因天然铜中含微量金、银、铅等元素,所以锤炼后会形成斑斓的色彩。生斑铜的制作特别讲究,必须要用95%的自然铜,一点一点地锻打,再用高温来烧(炼制)斑。
生斑铜在文献上记载很稀有,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言:“自来铜,不可经火,须生锤成器,如锤成炉,则宝色倍于寻常之炉;如锤成镯,常佩之能够已遗症,体中有病,则铜之色预变黑黯,若经火者不能也……”暂且不考证生斑铜是否真能查验健康,文献传达的信息首先是生斑香炉很稀有,而其中又以“水漂炉”最著名。据有关资料记载,“水漂炉” 在清代就是云南进贡皇宫的稀奇珍品。杨先生家传的这只生斑铜“水漂炉”,宽22厘米、高14.5厘米,品相完好,工艺独特,实为难得一见的炉中精品。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