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府连推两税 中国海外资源投资再布局
2011年09月27日 9:20 8613次浏览 来源: 中国企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重新布局
面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生态危机三大危机的影响之下,中国企业在资源、能源、环境领域的机会在哪里?面对频频出台的税收政策和生产成本的逐步增长,赴澳投资的中国企业路在何方?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澳大利亚开征资源税和碳排放税的举动对中国企业而言,影响力不可小觑,近年来正是国内企业外出投资的高峰期,特别是在资源领域,澳大利亚凭借其资源优势及市场优势成为国内企业重点海外投资对象,而现阶段,一旦投资环境趋紧,在影响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势必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步伐。
苑志斌进一步分析,中国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因此,为了规避更多的成本压力,一方面是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更加充分的分析,另一方面需要在投资技巧上更加考究,例如新建项目的选择、投资方式等等。
苑志斌认为,由于澳大利亚市场投资门槛的提高,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竞争对手可能会大幅降低,但另一方面,中国投资成本加大,在资源需求异常旺盛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将继续在其他地区如非洲、东南亚等市场加大力度。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未来全球化的投资布局将是有效举措。
对此,赫荣亮却不认同。他告诉记者,赴澳开发资源,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政治因素是不能左右的,资源税的征收,对澳洲本身企业的影响很大,但至于说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在人家国家,遵守法律是当然的。另外,有比较多的说法是,中国企业可以到非洲、中亚投资矿石等资源,这也是一个渠道,但效果比较差。因为澳洲的资源品质较高。
在赴澳投资的中国企业看来,澳大利亚的确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公开、高效和有利于商业的法制环境等。“其他地区的投资不及澳洲,通过投资转移比较难实现。”赫荣亮认为,“重新布局不失为企业应对的方法之一,但我不看好,澳洲的铁矿石、动力煤优质资源,是绝大部分地区无法比的。一时还没有其他应对方法。”
张琳则认为,不行也没办法。“连两拓都出来开拓他们的矿山了。”张琳说。
2010年9月,中国与东盟矿业合作初步形成全面互动模式。近日,记者从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获悉,来自巴西的南美第二大金融机构(全球前二十大金融机构)也向中国企业抛来了橄榄枝,他们非常欢迎有实力中国企业去投资。
增加供应渠道的确是目前中国矿产资源企业应对国外投资成本过高的一大策略。上述大型钢企下属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高层也比较看好非洲的矿产开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更多的中国战略投资者已开始将目标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转向包括巴西、厄瓜多尔和非洲在内的高风险国家,而且勘探类项目在增加。
关键词
资源税
资源税是以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税种。
碳税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
部分中国企业在澳投资矿业项目
2008年9月,中国新汶矿业集团出资15亿澳元,从Linc Energy公司收购Teresa煤矿开采许可;
2008年11月,鞍钢集团出资1.62亿澳元投资增持金达必公司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8年12月,首钢集团出资约1.625亿澳元收购Mt Gibson 铁矿公司约2.70亿股的股票,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9年2月,五矿集团出价26亿澳元收购Oz Minerals公司;
2009年2月,华菱钢铁集团12亿澳元收购FMG16.5%的股份,成为FMG第二大股东;
2009年5月,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斥资2.52亿澳元,以每股0.36澳元的价格买入该公司7亿股新股,从而获得51.66%的股份;
2009年8月,宝钢集团以现金2.9亿澳元认购Aquila新发行的4395万股股票及15%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9年11月,汉龙矿业公司出资2亿美元收购Moly Mines55.3%的股权,并通过项目融资方式提供5亿美元资金开发澳公司的世界级大型钼铜矿项目;
2010年2月,中国国际电力发展公司签署价值600亿美元的澳大利亚最大出口合同。
[1] [2]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ehengwang.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